據《美國汽車新聞》報道,起亞汽車全球產品規劃負責人Spencer Cho預測稱,現代汽車集團的固態電池最早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做好準備。
在2025起亞電動汽車日(2025 Kia EV Day)上,Cho指出,下一代電池技術的復雜性比許多業內人士所認識到的更具挑戰,而現代汽車集團將研發力量集中,以在現代、捷尼賽思、起亞三個品牌之間共享技術。
Cho透露,現代汽車集團正在內部開發固態電池技術。“我認為,在2030年之前,這些電池無法實現商業化。一旦我們的工程師相信我們擁有可靠的技術,我們就可以自己生產。”但是,目前,現代汽車集團并沒有公布固態電池商業化的具體時間線。
Cho稱,盡管許多汽車制造商都宣布了固態電池計劃,但究竟哪一家能真正大批量生產出可靠的產品,還有待觀察,因為“固態電池的發展有很多不確定性”。根據Cho的說法,在2030年之前,現代汽車集團將聚焦改進由外部供應商開發和供應的現有電池產品。未來幾年,除了更注重性能的鋰鎳錳鈷電池外,現代汽車集團還將使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
目前,汽車制造商都在尋求固態電池開發和生產的突破。與鋰離子電池相比,該技術在安全性、成本、重量和性能方面都有優勢。此外,固態電池還可能刺激皮卡、大型SUV和運動型轎車等更廣泛地采用電動系統。
本田汽車、日產汽車和豐田汽車等日本汽車制造商正在推進固態電池示范和試點生產項目,并且計劃在2030年前部署自研的固態電池。去年11月,本田公布了其固態電池新目標,將固態電池稱為“改變游戲規則”的技術。本田預計,固態電池的成本將比目前的鋰離子電池低25%,同時可使車輛的續航里程達620英里。
豐田去年表示,其將與日本石化巨頭出光興產(Idemitsu Kosan)公司合作,在2027年至2028年內將其固態電池技術商業化,并在2030年及以后實現“全面”大規模生產。
日產相信,到2028年,其可以推出一款固態電池,能量可達鋰離子電池的兩倍,充電時間是鋰離子電池的三分之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