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電池供電的傳感器網絡的節點電源無法替換,導致能量消耗問題直接影響網絡的生命周期。本文從硬件構成及運行機制、計算復雜性、數據通信量和能量攻擊防范等方面,分析傳感器網絡的能量消耗問題;介紹部分能量消耗控制策略;指出只有從硬件和軟件的各個技術層面建立統一的能源消耗量化評估模型,分析能量消耗問題,設計整體性的控制策略,才能保證傳感器網絡能量的有效性。
關鍵詞:傳感器網絡 能量消耗 控制策略 能量攻擊
由傳感器、微處理器和無線通信接口組成的傳感器網絡日趨成為眾多監控系統的通用計算平臺,在眾多領域都有應用價值。目前,國外對傳感器網絡涉及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國內也正逐漸成為研究熱點之一[1,2]。
基于電池供電的傳感器網絡通常運行在火山地帶、戰區等人無法接近的惡劣甚至危險的遠程環境之中,網絡節點的電源更換或再充電等工作通常無法進行。廣泛分布于被測環境的傳感器節點既要負責收集敏感數據,又要完成數據傳輸的路由等功能;而且,攻擊者還可能會利用侵占節點向網絡中注入大量的虛假數據包,致使節點在傳輸這些數據包時耗盡能量而失去效用。因此,網絡節點電源的無法替換性使能量消耗問題相對于傳感器網絡的其他關鍵技術而言尤為重要;在不影響性能的前提下,設計有效的能量消耗控制策略成為傳感器網絡軟硬件設計中的核心問題。
1 傳感器網絡節點組成及其能量分析
典型的傳感器網絡體系結構通常由分布的傳感器節點、接收發送器、互聯網和用戶界面等構成。其中,傳感器節點作為網絡中的獨立工作實體,其基本的功能子系統包括供電子系統、傳感子系統、計算子系統和通信子系統等,如圖1所示。
1.1 供電子系統
供電子系統由電池和ACDC轉換器等模塊構成,其主要任務是為其他各個子系統供給能源。
電池作為節點zui主要的能量來源,其性能與容量至關重要。雖然增加電池容量可以延長供電子系統的能量供給時間,但采用有效的再充電技術或是太陽能等再生性能源則更利于保證供電子系統的能量來源,為其他子系統實現持續性的能量供應。一種新的基于iBean無線技術和“能量獲得”技術、靠感應振蕩能量轉換器工作的iBean無線發射機[3],在沒有電池供電的情況下,能由在50~100 mg力作用下的28~30 Hz振蕩產生1.2~3.6 mV的電壓,并允許在30 m距離上以115 kbps速率發送數據,為克服遠程無線傳感器網絡面臨的電池工作時間短等問題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途徑。
1.2 傳感子系統
傳感子系統由一組傳感器和ADC控制器等構成,主要任務是負責采樣/收集被測控對象的敏感信息,并轉換成相應的數字信息。
理想情況下,傳感子系統自動檢測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兩類事件時[4],其能量消耗總量可簡單概括為單次采樣消耗的能量與采樣次數的乘積。因此,要控制該子系統的能量消耗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控制單次數據采樣所消耗的能量,二是控制采樣頻率。前者可通過采用低功耗器件,從元器件本身有效控制單次數據采樣的能量消耗。對于后者而言,由于傳感器網絡眾多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m.lfljgfsj.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