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小麥按栽培類型分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冬小麥于頭年秋冬播種,翌年夏初前后收獲,全生長期隨地區條件及品種特性不同而異,如華南只有120天左右,華北可達260天以上。春小麥春種秋收,全生長期約為100-130天。
在小麥一生中,按其形態特性的變化,可劃分為出苗、分囊、撥節孕穗、抽穗、開花、成熟等發育階段。拔節以前以營養生長
為主,在栽培管理上著眼于促蘗、增穗。拔節開始以后轉入以生長為主階段,則以增粒、增重為主攻目標。小麥一生吸收氮、磷、鉀的數量較多,據各地分析測定,每生產100公斤麥粒,約需氮(N)3公斤左右,磷(P20、1-1.5公斤,鉀(K20)2-4公斤。
小麥不同生長階段對氮、磷、鉀的吸收量是不同的。根據中國農科院土肥所對畝產
823斤冬小麥植株的分析結果,在營養生長階段吸收氮40%,磷20%,鉀20%,說明小麥在拔節之前氮素代謝為主,拔節至楊花是小麥吸收養分的高峰期,約吸收氮48%,磷67%,鉀65%。子粒形成開始以后,小麥吸收養分數量明顯下降。
根據小麥的生長規律和營養特點,要奪取小麥高產,關鍵是運用促控措施,達到合理群體結構。冬前主攻壯苗,壯苗標準是具有五葉一心,3-4個分蘗(包括主莖),5-7條次生根,生長健壯,葉寬色濃。每畝總莖數以70-90萬較為適宜。在苗足苗壯的基礎上,年后的主攻方向是調整群體結構,爭取穗大、粒多。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m.lfljgfsj.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