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生產商開始致力于智能駕駛系統的開發,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內的技術創新也隨之而迅猛發展。新近較為的技術有寶馬公司的遠程代客停車技術,即待乘客下車之后,自主停車的技術;大眾公司的應急輔助系統,該系統能在緊急情況下自動剎停車輛。幾乎所有的整車生產商都在尋求能夠在這個數字化舞臺上創造價值的途徑。
在車市場,車生產商把這些功能視作是“籌碼”。他們必須保持競爭力并且避免價格稀釋,但他們并不會提高車輛銷售的整體價格,至少整體價格不會因為這些新的功能而有所提高。例如,內置了2015年數字功能包的梅賽德斯奔馳E級轎車的售價僅比2010款高1654歐元,盡管用于數字連通功能的成本就已超過7000歐元。這些連接功能中的大部分被用于替代目前汽車中基本配置,而這些基本配置曾經也被視作是*的競爭優勢。同樣,寶馬公司用于車輛數字化功能的花費也超過每輛車6000歐元,其中包括捆綁式貼身管家服務和能提供實時交通信息的導航設備。奧迪和雷克薩斯也有類似的升級。總之,車輛的整體價格預計并不會發生實質性的增長。汽車的價格因受競爭的影響,一般被控制在60000歐元到70000歐元不等,例如:盡管汽車生產商在數字化功能方面做了很大的投資,但梅賽德斯奔馳E級轎車的平均價格僅上漲了4%。而這種現象也預計將會持續。
在經濟型汽車市場,即目標客戶為中等收入消費者,汽車生產商也在試圖增加車輛的基本連通功能。到2021年,用于數字化內容的支出將達到車輛總售價的2.6%,而2015年,這個比重僅為0.5%。然而,研究顯示經濟型汽車市場的消費者并不太愿意花錢購買由汽車整車生產商提供的連通功能或連通設備,盡管這個消費族群也十分重視車輛的數字化功能和服務。
從目前來看,他們更愿意從第三方后市場購買相對便宜的替代品或是通過智能手機下載應用程序。為了保證利潤率,經濟型汽車市場的整車生產商需要思考他們的客戶愿意為什么樣的數字化功能買單。大眾公司和其他經濟型汽車生產商正在通過數字功能包試驗價值認知型消費者。
然而到目前為止,實現的銷售滲透率很低。zui后,消費者極有可能不愿意支付專有數字功能包。他們有可能選擇后市場解決方案,如購買第三方導航設備。目前,一套TomTom導航系統的售價為180歐元,而整車生產商所提供的導航系統售價約600歐元。盡管這些因素都導致了該行業的增速相對放緩,但預計到2021年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市場的總體銷售額仍將高達1226億歐元,相較于2016年增長204%。
其中一個重要的催化劑是歐盟規定,到2018年所有的汽車生產商都必須使用eCall技術,即在每輛車內安裝智能緊急呼叫設備。當發生碰撞或是其他事故時,該智能呼叫設備會自動提醒交通當局,并發送有關數據。雖然就目前來看,相較于智能呼叫設備,智能手機似乎能更有效更經濟地完成呼叫任務,但仍有不少消費者要求汽車生產商將這種有可能挽救生命的技術融合到車輛的設計和生產中去。也有不少汽車整車生產商看到了成功的案例,如通用汽車的OnStar技術。eCall技術的發展也將為一些其他的數字化服務提供平臺。
除此之外,提高了可用性的高速無線網絡、遍布的云端數據服務和用于開發車載軟件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的發展等因素,都會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在短期內的發展。在需求方面,不斷提高的對數字化安全功能和娛樂功能的認知將不斷地刺激消費。反過來,這也將鼓勵對智能網聯汽車服務的投資,并引起那些并沒有購買具有數字化功能車輛的車主對后市場連通設備的需求。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七大功能性領域的潛在增長
1.自動駕駛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33%,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396億歐元。
發展趨勢:這是智能網聯汽車數字化功能中發展速度zui快的一個領域,許多技術的發展速度超過預期;中國市場對該功能的需求較大。
挑戰:法律和監管框架不明確,法律責任問題。
主要產品:自主停車和低速堵車導航(已投入使用);全自動遠距離高速巡航(2020年至2025可實現)。
2.安全性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27%,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493億歐元。
發展趨勢:就智能網聯汽車而言,安全性是此類汽車zui重要的賣點之一;中國市場將推動需求。歐洲到2018年全面普及eCall的規定也將刺激投資。
挑戰:當安全產品實現標準化和規范化之后,此類功能性產品的商業化潛力十分有限。
主要產品:車禍情況下的自動緊急呼叫設備;危險預警系統,提醒司機道路危險、路障和盲點入侵的設備;碰撞保障系統,自動加速或控制方向盤,防止意外發生的技術。
3.資訊娛樂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18%,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134億歐元。
發展趨勢:消費者尤其是亞洲消費者認為,互聯娛樂是汽車的基本功能;他們希望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等個人設備可以和汽車融合;數字化發展推動了跨行業的協調和整合。
挑戰:缺乏標準化流程;控制點的爭奪;汽車整車生產商必須適應消費電子行業快速的產品開發周期。
主要產品:個人娛樂功能,如社交媒體、音樂、電影下載、餐廳推薦等功能;汽車作為移動WiFi熱點;具備可收發郵件、舉行會議或其他辦公場所功能的移動辦公室。
4.身心健康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31%,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76億歐元。
發展趨勢:越來越多富裕且經驗豐富的司機愿意支付能夠檢測他們身心健康狀況的技術;該功能可以檢測到可能影響司機駕駛能力的狀況,從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事故發生,拯救生命;基礎技術發展良好,預計能在2016年推出產品。
主要產品:當車內攝像頭檢測到司機的疲勞,疲勞檢測系統會自動提醒司機;調整車內溫度、燈光和其他可能影響駕駛條件和司機駕駛能力的因素;當司機身體狀況出現異常時,向司機發出重要警示或是當司機昏厥時自動啟動緊急制動系統,剎停車輛。
5.車輛管理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15%,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71億歐元。
發展趨勢:現有的一系列技術可以有效地降低運營成本,為司機和車隊業主提高駕駛便利度;市場需求主要來自于汽車租賃公司、汽車共享服務和與汽車生產商有合作關系的互聯網公司。
主要產品:基于智能手機的遠程控制車輛功能;車輛工作和性能檢測;維護監控和調度;遠程軟件更新和召回通知;汽車使用數據跟蹤,并將數據傳送給保險公司,以制定基于使用量的價格。
6.移動性管理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5%,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56億歐元。
發展趨勢:受城市化發展的影響,交通擁堵狀況和空氣污染狀況日益嚴重,這激發了人們對能夠幫助他們快速有效地到達目的地的工具的需求,其中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的增長潛力zui大;該功能允許汽車整車生產商投資集成的移動性管理系統,而這也將為他們帶來長期的銷售額提升。
挑戰:需要汽車產業、信息技術產業、電信產業和石油產業之間的協調。
主要產品:能根據實時路況信息制定有效行駛路線的導航工具;擋風玻璃上的平視顯示器,可以讓司機在視線不離開道路的情況下查看路線;基于交通和路況信息給出的*行駛速度、沿途的加油站和開放式停車場的搜索引擎。
7.家庭一體化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20%,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6600萬歐元。
發展趨勢:隨著物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和系統開始與互聯網相連接,這反過來也會推動車輛和這些系統的一體化。
主要產品:整合工具使得司機可以控制住宅或是建筑物的供暖、制冷和安保系統;出于安全性、移動性管理、舒適和娛樂功能的考慮,連接車輛和家庭基礎設施;將家庭能源作為儲能系統與車輛捆綁。
在車市場,車生產商把這些功能視作是“籌碼”。他們必須保持競爭力并且避免價格稀釋,但他們并不會提高車輛銷售的整體價格,至少整體價格不會因為這些新的功能而有所提高。例如,內置了2015年數字功能包的梅賽德斯奔馳E級轎車的售價僅比2010款高1654歐元,盡管用于數字連通功能的成本就已超過7000歐元。這些連接功能中的大部分被用于替代目前汽車中基本配置,而這些基本配置曾經也被視作是*的競爭優勢。同樣,寶馬公司用于車輛數字化功能的花費也超過每輛車6000歐元,其中包括捆綁式貼身管家服務和能提供實時交通信息的導航設備。奧迪和雷克薩斯也有類似的升級。總之,車輛的整體價格預計并不會發生實質性的增長。汽車的價格因受競爭的影響,一般被控制在60000歐元到70000歐元不等,例如:盡管汽車生產商在數字化功能方面做了很大的投資,但梅賽德斯奔馳E級轎車的平均價格僅上漲了4%。而這種現象也預計將會持續。
在經濟型汽車市場,即目標客戶為中等收入消費者,汽車生產商也在試圖增加車輛的基本連通功能。到2021年,用于數字化內容的支出將達到車輛總售價的2.6%,而2015年,這個比重僅為0.5%。然而,研究顯示經濟型汽車市場的消費者并不太愿意花錢購買由汽車整車生產商提供的連通功能或連通設備,盡管這個消費族群也十分重視車輛的數字化功能和服務。
從目前來看,他們更愿意從第三方后市場購買相對便宜的替代品或是通過智能手機下載應用程序。為了保證利潤率,經濟型汽車市場的整車生產商需要思考他們的客戶愿意為什么樣的數字化功能買單。大眾公司和其他經濟型汽車生產商正在通過數字功能包試驗價值認知型消費者。
然而到目前為止,實現的銷售滲透率很低。zui后,消費者極有可能不愿意支付專有數字功能包。他們有可能選擇后市場解決方案,如購買第三方導航設備。目前,一套TomTom導航系統的售價為180歐元,而整車生產商所提供的導航系統售價約600歐元。盡管這些因素都導致了該行業的增速相對放緩,但預計到2021年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市場的總體銷售額仍將高達1226億歐元,相較于2016年增長204%。
其中一個重要的催化劑是歐盟規定,到2018年所有的汽車生產商都必須使用eCall技術,即在每輛車內安裝智能緊急呼叫設備。當發生碰撞或是其他事故時,該智能呼叫設備會自動提醒交通當局,并發送有關數據。雖然就目前來看,相較于智能呼叫設備,智能手機似乎能更有效更經濟地完成呼叫任務,但仍有不少消費者要求汽車生產商將這種有可能挽救生命的技術融合到車輛的設計和生產中去。也有不少汽車整車生產商看到了成功的案例,如通用汽車的OnStar技術。eCall技術的發展也將為一些其他的數字化服務提供平臺。
除此之外,提高了可用性的高速無線網絡、遍布的云端數據服務和用于開發車載軟件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的發展等因素,都會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在短期內的發展。在需求方面,不斷提高的對數字化安全功能和娛樂功能的認知將不斷地刺激消費。反過來,這也將鼓勵對智能網聯汽車服務的投資,并引起那些并沒有購買具有數字化功能車輛的車主對后市場連通設備的需求。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七大功能性領域的潛在增長
1.自動駕駛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33%,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396億歐元。
發展趨勢:這是智能網聯汽車數字化功能中發展速度zui快的一個領域,許多技術的發展速度超過預期;中國市場對該功能的需求較大。
挑戰:法律和監管框架不明確,法律責任問題。
主要產品:自主停車和低速堵車導航(已投入使用);全自動遠距離高速巡航(2020年至2025可實現)。
2.安全性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27%,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493億歐元。
發展趨勢:就智能網聯汽車而言,安全性是此類汽車zui重要的賣點之一;中國市場將推動需求。歐洲到2018年全面普及eCall的規定也將刺激投資。
挑戰:當安全產品實現標準化和規范化之后,此類功能性產品的商業化潛力十分有限。
主要產品:車禍情況下的自動緊急呼叫設備;危險預警系統,提醒司機道路危險、路障和盲點入侵的設備;碰撞保障系統,自動加速或控制方向盤,防止意外發生的技術。
3.資訊娛樂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18%,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134億歐元。
發展趨勢:消費者尤其是亞洲消費者認為,互聯娛樂是汽車的基本功能;他們希望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等個人設備可以和汽車融合;數字化發展推動了跨行業的協調和整合。
挑戰:缺乏標準化流程;控制點的爭奪;汽車整車生產商必須適應消費電子行業快速的產品開發周期。
主要產品:個人娛樂功能,如社交媒體、音樂、電影下載、餐廳推薦等功能;汽車作為移動WiFi熱點;具備可收發郵件、舉行會議或其他辦公場所功能的移動辦公室。
4.身心健康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31%,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76億歐元。
發展趨勢:越來越多富裕且經驗豐富的司機愿意支付能夠檢測他們身心健康狀況的技術;該功能可以檢測到可能影響司機駕駛能力的狀況,從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事故發生,拯救生命;基礎技術發展良好,預計能在2016年推出產品。
主要產品:當車內攝像頭檢測到司機的疲勞,疲勞檢測系統會自動提醒司機;調整車內溫度、燈光和其他可能影響駕駛條件和司機駕駛能力的因素;當司機身體狀況出現異常時,向司機發出重要警示或是當司機昏厥時自動啟動緊急制動系統,剎停車輛。
5.車輛管理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15%,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71億歐元。
發展趨勢:現有的一系列技術可以有效地降低運營成本,為司機和車隊業主提高駕駛便利度;市場需求主要來自于汽車租賃公司、汽車共享服務和與汽車生產商有合作關系的互聯網公司。
主要產品:基于智能手機的遠程控制車輛功能;車輛工作和性能檢測;維護監控和調度;遠程軟件更新和召回通知;汽車使用數據跟蹤,并將數據傳送給保險公司,以制定基于使用量的價格。
6.移動性管理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5%,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56億歐元。
發展趨勢:受城市化發展的影響,交通擁堵狀況和空氣污染狀況日益嚴重,這激發了人們對能夠幫助他們快速有效地到達目的地的工具的需求,其中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的增長潛力zui大;該功能允許汽車整車生產商投資集成的移動性管理系統,而這也將為他們帶來長期的銷售額提升。
挑戰:需要汽車產業、信息技術產業、電信產業和石油產業之間的協調。
主要產品:能根據實時路況信息制定有效行駛路線的導航工具;擋風玻璃上的平視顯示器,可以讓司機在視線不離開道路的情況下查看路線;基于交通和路況信息給出的*行駛速度、沿途的加油站和開放式停車場的搜索引擎。
7.家庭一體化
市場潛力:年復合銷售額增長率為20%,到2021年,年銷售額將達6600萬歐元。
發展趨勢:隨著物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和系統開始與互聯網相連接,這反過來也會推動車輛和這些系統的一體化。
主要產品:整合工具使得司機可以控制住宅或是建筑物的供暖、制冷和安保系統;出于安全性、移動性管理、舒適和娛樂功能的考慮,連接車輛和家庭基礎設施;將家庭能源作為儲能系統與車輛捆綁。
下一篇:人臉識別技術原理解析
全年征稿/資訊合作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m.lfljgfsj.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