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開門紅,楚能新能源儲能訂單連下四城。
2月13日,中國電建集團(股份)公司2025-2026年度儲能系統設備框架入圍集中采購項目入圍結果公示,楚能新能源成為入圍供應商之一。
該集采項目規模高達16GWh,是目前電力央企規模最大的儲能系統集采,于去年12月初開標。最初共有76家企業參與該項目的競標,最終入圍數量未過半,僅有27家企業入圍,競爭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2月10日,中國電建電建裝備公司2025年1月第一批磷酸鐵鋰儲能電池采購項目中標結果公示,楚能新能源成為唯一中標人。該項目為總容量500MWh的314Ah磷酸鐵鋰儲能電池采購。
1月17日,中國電建電建裝備公司2024-2025年度磷酸鐵鋰儲能電池框招入圍集中采購項目中標結果公示,在314Ah儲能電池標段(包件2),楚能新能源與天合儲能、億緯動力、遠景動力、中創新航一同中標。
1月10日,中核匯能及新華發電2025-2026年度儲能集中采購中標候選人公示,楚能新能源成為中標候選人之一。該項目儲能系統采購總容量為12GWh,共有65家企業參與競標,最終僅有7家企業入圍,競爭激烈程度更為“慘烈”。
另據“夷陵發布”2月12日消息,楚能新能源2024年年產能規模超110GWh,有效產能位列全國前五,與全球200余家合作客戶簽約,全年簽約銷售電池總量超42GWh。
而今年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楚能新能源接連中標/入選多個電力央企儲能集采項目,說明該公司及其儲能產品擁有較強的綜合競爭力,深受客戶的認可和信賴,同時也將助力楚能新能源2025年的出貨量和市占率進一步提升。
此外,從上述電力央企的集采/框采項目來看,有一些趨勢或者說是信號值得關注。
一是細大不捐,競爭異常激烈。中國電建集團16GWh項目有76家企業參與競標,但中標企業未過半,中核匯能及新華發電的項目更加“可怕”——共有65家企業參與競標,這其中還包括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和儲能系統龍頭中車株洲,然而這兩家公司都未入選,最終也僅有7家企業入圍。
這是大項目的招投標情況,電力央企一些規模較小的項目招標同樣是僧多粥少。華電1GW/4GWh跟網型磷酸鐵鋰電化學儲能系統項目開標,共有49家企業參與,但最終僅有6家企業入圍。
二是儲能系統價格或將持續走低。上述中國電建集團16GWh項目最初競標的76家企業的平均報價為0.4845元/Wh,而最終中標的27家企業平均單價低于投標均價,為0.4687元/Wh,甚至還有中標企業億恩新動力給出的最低報價0.4418元/Wh。
中核匯能及新華發電的集采項目的平均報價為0.466元/Wh,企業最低的報價為0.42元/Wh。
作為對比,有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2h儲能系統集采/框采均價為0.587元/Wh,4h儲能系統集采/框采均價0.556元/Wh。
三是對投標人資格要求越來越高。中國電建集團16GWh項目要求投標人近三年內具備儲能系統合同業績不少于1000MWh,同時至少具有1項國內單體項目容量不低于100MWh的儲能電站項目儲能系統業績,同時明確要求電池生產日期不得早于項目實際供貨日期超過3個月,且投標人需承諾近三年供貨的儲能電池系統產品無火災事故發生。
中核匯能及新華發電的集采項目則要求投標人自2023年6月1日起應具有至少2個單體項目容量100MWh及以上或1個單體項目容量200MWh及以上的磷酸鐵鋰電化學儲能系統集成設備的投產運行業績,且累計合同業績不低于1GWh。
根據CNESA數據,2024年我國新型儲能招標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共有528家企業發布儲能系統招采信息,同比增長68%。從集采/框采的技術要求來看,供應商的準入資質門檻提升,對產品出貨業績、項目業績、研發實力等的要求更加嚴格。
數據還顯示,2024年注銷、吊銷等異常儲能相關企業數量翻番。
而目前來看,2025年儲能項目招采將依然保持高門檻,整個儲能行業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進而更加考驗企業的產品價值、市場拓展能力、服務供應等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