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全國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深化建筑業“放管服”改革等等,建筑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開年以來,建筑業的復蘇和轉型升級,正在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著重要力量。
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要求,“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新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為建筑業開辟了新的升級空間,發展潛力巨大。”
那么,今年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都提出哪些與建筑業有關的建議呢?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蔣滌非提交了《關于加快我國建筑業由傳統建造向建筑工業化轉型的建議》,指出2022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達31.2萬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9%,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地位持續鞏固,但也面臨高消耗、高污染,本質安全水平低,工業化轉型內生動力不足,“用工荒”問題日益突出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呼吁必須加快向工業化轉型,推動我國由建筑業大國向建筑業強國轉變。
蔣滌非提出了三點解決建議:完善標準體系,加強專業支撐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其中,完善覆蓋建造設計、生產、施工等全過程,適用于建筑工業化的標準和法規支撐體系。全面推廣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等新型建造組織方式。在工程建設運營全周期推廣應用BIM技術,加大新型建筑工業化共性技術研發,出臺工業化建造過程評價管理辦法。
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衛國提交了一份《關于進一步支持智能建造產業發展的建議》的議案。陳衛國介紹,建筑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長期以來,我國建造模式較為傳統,能源資源消耗較大。陳衛國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智能建造在標準化和工業化基礎、產業生態打造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要加快體系化推進”。
在《關于進一步支持智能建造產業發展的建議》的議案中,陳衛國提出了三點建議: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進一步匯聚關鍵資源和進一步打造行業生態。加大智能建造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攻關,縮短創新端到應用端的實施鏈條,快速形成創新價值閉環。推廣智慧工地管理信息系統和項目管理平臺,加快國產智能建造軟件開發。打造“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業化”鏈條的產業協同機制,暢通產學研轉化體系,完善相關專業人才和產業工人培育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廣東省勘察設計大師陳建飚提交了《關于發揮規劃設計引領作用,推進高質量城市更新發展的建議》,圍繞推進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陳建飚指出,城市更新因其系統性、融合性與創新性要求,將面臨一系列挑戰,如面臨系統重塑、新舊融合以及創新適應挑戰。
對此,陳建飚提出三點建議:優化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發揮規劃設計統籌引領作用;分類施策,優化工程建設組織模式,強化項目全流程管控力度以及完善城市更新建設標準,加強創新前沿技術應用。其中,基于“雙碳”目標及數字經濟發展的需求,由政府牽頭推進數字模擬與智慧規劃等標準建設,構建可視化模型及數據地圖;持續完善城市更新項目中綠色智慧建筑的相關建設標準,推廣綠色低碳建造、智慧能源管理和垃圾處理等關鍵技術在改造過程中的應用,助力城市更新節能減排、高質量發展。
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區域協調發展等戰略深入實施,加上我國工程建設企業在智能建造大背景下,轉型升級成必經之路,這將帶來新的增長點,我國建筑業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保持穩中有進總體態勢。未來,也將有大批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員進入各企業,以自身高度融合的新型建筑專業技術,來幫助企業適應未來社會和市場需求,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