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消失的人口紅利、乏力的制造增長、多變的形勢始終催促著我國制造發展的轉型升級,為擺脫行業各種問題,滿足集中化、規模化、高質量的發展需求,我國積極順應時代自動化、智能化的潮流趨勢,提出“智造強國”偉大目標。截至目前,依靠政策、資金、企業等多方面的加持,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已取得初步成效。
但總體來看,我國離智造強國目標實現仍還有不少距離。因為當前,在傳統產業智造轉型的過程中,我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卡脖子”現象。今年以來,芯片產業發展上美國隨便幾個禁令便輕松切斷了我國供應鏈,致使芯片發展陷入“缺芯少魂”的尷尬境地,這無疑為我們敲響警鐘。
而“卡脖子”現象又何止存在于芯片領域?在我國傳感器發展上,更是屢見不鮮!作為智能制造實現的基礎部件,傳感器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不僅能推動傳統制造行業的自動化發展,同時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還能深入到自動駕駛、機器人、智慧城市等建設之中,成為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生產生活的關鍵性支撐。
可一直以來,由于專業核心技術被國外所壟斷,我國傳感器發展始終受制于人。一方面國產傳感器品牌缺乏競爭力,國內市場被國外企業所瓜分;另一方面我國產品大量集中于低端,中傳感器發展存在空白。在此背景下,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突破發展“卡脖子”現象至關重要。而要實現這一點,離不開對優質人才的吸納和應用。
銘控總經理致詞
銘控總經理宣講
現階段,我國傳感器領域人才缺口接近百萬,企業獲取人才的方式主要通過國外高薪引進,這樣的現狀不容樂觀。從長遠來考慮,通過企業自我進行人才培養,或者通過校企合作方式滿足人才需求,才是推動產業打破技術“卡脖子”現象、實現創新式發展成長的有效舉措。好消息是,當前已經有越來越多傳感器企業開始注意到這點。
作為深耕智能化儀表多年的高新技術企業,上海銘控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上海銘控”)便在人才建設和培養方面給予了大量投入。今年11月11日,由上海銘控和常熟理工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聯合舉辦的“銘控Smart sensor獎學金”計劃便如期舉行,公司通過一年一度的獎學金鼓勵,為高校培養傳感器創新人才提供重要支撐。
獎學金頒獎典禮
據了解,這是上海銘控連續第二次為高校傳感器方面的優秀學子發放獎學金。發放的目的,一方面是鼓勵優秀學子更努力學習,能早日成為行業創新發展棟梁。另一方面也是對高校培養人才的支持和鼓勵。除此以外,也是公司希望通過校企合作,能吸納到更多優質人才充實自身發展。基于此在頒獎儀式后,公司也是參加了校招聘會。
上海銘控表示,對于人才公司始終秉承著“愛與擁抱”的態度。公司重視每一位人才,并敞開懷抱迎接每一位有夢想、奮力向上的人才。公司成立至今整整8年,不管是在物聯網、智慧消防、傳感器、壓力表行業奮力發展所取得的成果,還是未來對更多趨勢和領域的迎合沖擊,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和貢獻,人才對公司發展至關重要。
招聘進行時
目前,在專業研發團隊的支撐下,遵照“創新發展、服務客戶”的宗旨,上海銘控已經研發了壓力、溫度、液位等一系列優質傳感器,服務于智慧消防、智慧泵房、智慧水務、城市窨井等眾多行業場景之中。未來,伴隨著上海銘控對于人才培養的不斷重視,對于研發團隊的持續投入,相信不用多久其就將成為行業創新發展的領頭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