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原理
發光細菌(如費希爾弧菌)在進行新陳代謝時會發出光,該光波長在490nm左右,細菌發光是熒光酶所致,反應式如下:
FMNH2(黃素單核苷酸)+ O2+R-CHO——FMN+H2O+R-COOH+Light
這種發光過程極易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凡是干擾或損害細菌呼吸或shengli過程的任何因素都能使細菌發光強度發生變化。當有毒有害物質與發光菌接觸時,發光強度立即改變,并隨著毒物濃度的增加而發光減弱。這種發光強度的變化,可用一種精密測光儀定量地測定。通過光線變弱的程度與無毒對照空白試驗比較來獲得水樣毒性的大小。
技術參數
菌液供給方式 | 連續培養,連續供給 |
能響應的毒性物質 | >5000種 |
精密度 | ≤10.0% |
穩定性 | ≤±10.0% |
靈敏度 | EC50(七水合硫酸鋅)≤6 mg/L |
菌劑維護周期 | 30天 |
毒性等級 | 五檔可設,分別為低毒,中毒,高毒,重毒,劇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