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摘要:目前,新疆線纜的年使用量價值約200億元,但本地線纜企業只占據利潤不足20%的中低端市場,市場主要由內地和廠商占據。
可以說,一邊是200億元的大蛋糕,一邊卻是新疆線纜行業“點高面低、有牌無名、市大份小、魚龍混雜”的現狀。據了解,現在新疆線纜行業近50家制造企業中,除了特變電工、東風電纜等規模企業外,近90%為中小企業。
“疆內疆外數百家線纜生產和銷售商搶奪新疆市場,競爭之激烈不言而喻。”5月22日,新疆大陽谷電纜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恒果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他眼里,競爭利于行業發展,但目前新疆線纜行業競爭,是一種無序和惡性競爭。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現在銅、鋁價格不斷攀升,線纜行業利潤攤薄,并且目前疆內線纜生產能力是需求的好幾倍,產能過剩加劇了市場惡性競爭,不少企業以犧牲質量謀求在低價競爭和無序競爭中取勝。zui終導致產品質量大幅下滑,整個行業陷入了惡性循環。
記者走訪新疆博源線纜有限公司等多家線纜企業了解到,目前全疆的線纜從產品到技術,從生產方式到銷售渠道,幾乎不可避免地出現同質化。而行業競爭之所以日趨白熱化,也與同質化競爭有很大關系。另外,大大小小制造商和銷售商相互競爭的領域,幾乎都集中在中低端產品上,產品領域涉及很少。
據介紹,制售不合格產品的行為在線纜行業并非個別現象,由于線纜行業準入門檻低,許多根本不具備生產能力、質量控制和檢測等必要手段的“作坊式企業”也混跡其中,加上原材料不斷上漲帶來的經營壓力,使得假冒偽劣、粗制濫造、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現象屢禁不止。業內人士認為,劣質線纜在使用初期一般不會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這讓消費者對劣質線纜產品產生了誤判并購買使用。
2012年5月,自治區*發布的《2011年新疆產品質量分析報告》顯示:新疆線纜生產企業中除新疆特變電工為大型企業以外,其余均為中小型企業,且95%集中在烏魯木齊市。2011年烏魯木齊市線纜產品監督檢查合格率僅為53%,全區線纜產品監督檢查合格率由2010年的82%下滑至64%。惡性競爭不斷市場
目前全疆線纜市場惡性競爭,zui主要表現在產品價格、企業地位、企業品牌競爭上。此外,也與外省劣質線纜大量進入攪亂市場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