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振民:臺達深耕自動化領域 助推國產機器人發(fā)�
江振民:國產零部件(比較典型的是減速機)之前由于權的限制,國內起步較晚。選用國產零部件時,會有技術成熟度和配套服務方面的疑慮。其實經過一段時間的�(fā)展,國產減速機的精度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只是在材料和熱處理技術方面,與國外產品還有些差距,所以在可靠度與使用壽命上,還有成長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國產零部件廠商正在努力突破技術門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產品牌通過技術上的突破,會逐步打破壟斷,從而消除價格壁壘,讓機器人廠商在關鍵零部件采購上有更多的選擇�
目前,國家層面主要通過在政策上為國內機器人產業(yè)提供補貼,比如稅收補貼及采購�(yōu)惠等,以促進其�(fā)展。不過我認為機器人的材料、基礎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yǎng)這些方面也應該納入政府關注的范圍,這些都是機器人產�(yè)持續(xù)�(fā)展的重要基礎�
記者:�(jù)機器人白皮書顯示,進口機器人零部件占據(jù)了國產機器人成本70%的份額,作為國內的零部件制造商,您覺得國產機器人零部件的缺失將給國內機器人產業(yè)的發(fā)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江振民:工業(yè)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電機與減速機是制約國產機器人產業(yè)�(fā)展的主要瓶頸,約占整個機器人方案成本�70%�
就控制器而言,它包括硬件與軟件兩部分。硬件部分與國外企業(yè)差距不大,但在軟件部分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為機器人關鍵的技術是�(shù)學,而國內的控制演算法、二次開�(fā)等基礎科學水平相對薄弱,以致國產品牌在穩(wěn)定性、響應速度、易用性等方面與國外還有些差距�
在伺服電機方面,主要問題是市場競爭激烈,外資品牌掌握著該領域的話語權。在技術上,硬件技術也不比國外差,也是軟件上和國外有較大差距�
在減速機方面,國內起步較晚,機器人減速機市場被國外少�(shù)幾家企業(yè)高度壟斷。目前,國產減速機還無法實�(xiàn)全面替代進口。但可以通過技術研�(fā)投入,突破技術門檻,從而打破壟斷局靀�
記者:由于國外機器人廠商的技術壁壘以及國內小型機器人企業(yè)引發(fā)的價格戰(zhàn)的雙重壓力,國內機器人市場開始動蕩不安,臺達作為國內領先的機器人生產廠商,您認為國內真正有技術的機器人企�(yè)是否受到沖擊?國內的機器人企�(yè)應該怎么樣去保證自身得到�(wěn)定長期的�(fā)展?
江振民:生產工業(yè)機器人,其實只是工業(yè)機器人產�(yè)中的一�(huán)。舉例來說,在眾多的機器人品牌中,如果問到焊接機器人,很多人會想到日系廠商,因為他們在焊接這個行�(yè)深耕很久,掌握了很多焊接行�(yè)的知識。所以臺達也是這樣,要在電子制造業(yè)掌握話語權,就必須在該領域進行深耕,以擁有豐富的行業(yè)Know-How。所以國內機器人企業(yè)在技術壁壘與低價競爭的雙重壓力下,如何做才能在機器人產業(yè)占有一席之位,我認為一要找到適合自己產品的行業(yè),二要深耕該行業(yè),掌握行�(yè)的Know-How�
記者:2015年中國市場工�(yè)機器人銷量達7.75萬臺,同比增�35.9%,連續(xù)三年成為全球大的工業(yè)機器人市場。貴公司將如何利用自身的�(yōu)勢來布局中國這個廣闊的市場�
江振民:首先,臺達深耕工�(yè)自動化領域多年,已有多年的生產制造經驗和技術積累;其次,臺達產品種類齊全,目前已涵蓋控制、驅動、運動三大類產品,且技術自主性高,有專門的軟件開�(fā)團隊;再次,我們擁有綿密的銷售與服務網點,可以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這是臺達的三大優(yōu)勀當前,我們將機器人產品定位于電子電機、消費性電子及輕工行業(yè)的制造應用,這些行業(yè)本身都是臺達的專長。多年的行業(yè)經驗,讓我們掌握了豐富的行�(yè)Know-How,有助于臺達工業(yè)機器人在這些行業(yè)的推廣,畢竟機器人的運用,需要機構、電控、制程技術、應用技術等的緊密結合�
記者:工業(yè)機器人是我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yè)變革機遇的關鍵,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優(yōu)惠政策給予扶持,才發(fā)展到�(xiàn)在這個規(guī)模。對于中國機器人產業(yè)當下的發(fā)展難點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您有什么獨到的看法�
江振民:目前國產機器人的�(fā)展難點主要表�(xiàn)為兩點:一是我國機器人產業(yè)科研水準相對滯后,核心零部件技術含量低;二是由于技術水準欠缺,我國廠商生產的機器人大多只能用于一般機械加工與裝配等精度要求不高的領域,而在汽車、電子等機器人應用較為成熟的領域,市場則基本被國外品牌壟斷�
而在這樣的困境下,政府的補助政策成為國產機器人企�(yè)是否可以生存的關鍵因素。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國家的�(yōu)惠政策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扶持推廣著整個產�(yè)的發(fā)展,有利于更多企�(yè)的崛起,而不至于在外企壟斷下消亡;另一方面,一旦國家取消優(yōu)惠政策,經過�(yōu)勝劣汰,將會有一大批民營企業(yè)由于失去扶持而倒閉,能夠生存下來的都是具有實力的企�(yè)。未來國產機器人企業(yè)要繼�(xù)生存�(fā)展,必須向高精度、專�(yè)細分領域深入�(fā)展。我相信未來十年,國產機器人一定會有較大的突破與美好的前景�
- 全年征稿 / 資訊合作�(lián)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 凡本網注�"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m.lfljgfsj.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01國家�(shù)�(jù)局綜合司關于征集數(shù)�(jù)基礎設施
為落實《國家數(shù)�(jù)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簡稱《建設指引》)�[詳細]
- 02三豐精密量儀展示全球領先測量技�
在高端制造業(yè)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精密測量技術作為產�(yè)的“眼[詳細]
- 03西安市農機總站調研蔬菜機械化助力�(yōu)�
日前,陜西省西安市農機總站技術人員赴高陵區(qū)全季西紅柿示�[詳細]
- 04選農機我只信賴東方紅
在農機化�(fā)展進程中,有無�(shù)像閔田這樣的普通農機手,他們信[詳細]
- 05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召開整治騷擾電話專項
加大技術研�(fā)投入,利用大�(shù)�(jù)、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加強�[詳細]
- 06新簽項目76個!盈峰�(huán)境去年凈利潤增長�3%
2024年,盈峰�(huán)境實�(xiàn)營業(yè)收入131.18億元,同比增�3.85%�[詳細]
- 07�(xié)會主軸分�2025年第一次理事會議及技
4�22日下午,召開主軸分會2025年第一次理事會議,分會理事[詳細]
- 08先鋒電子2024年凈利潤2647.42萬元 同比
第一季度,公司實�(xiàn)營業(yè)收入1.15億元,同比增�13.68%。歸�[詳細]
- 01十部門�(lián)合發(fā)文,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fā)�
《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fā)展的指導意見》近日印�(fā),要[詳細]
- 02一周趣評:穿戴式單人飛行器首飛;亞馬遜被傳放緩�(shù)�(jù)中心擴張
2025�4�21�-4�27日,飛行器、數(shù)�(jù)中心、A14芯片、辦公平[詳細]
- 03AI已經成為人形機器人最大的瓶頸�
在看似繁榮的表象下,行業(yè)共識正在逐漸浮現(xiàn):人工智�(AI)技[詳細]
- 04廣州資源�(huán)保公司與越南進盛投資�(zhàn)略合�
4�22日,廣州資源�(huán)保公司與越南進盛投資簽署�(zhàn)略合作協(xié)�[詳細]
- 05南充市推進農�(yè)機械化轉型升級助推農�(yè)
截至目前,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0.5%,首次超[詳細]
- 06國家�(shù)�(jù)局綜合司關于征集數(shù)�(jù)基礎設施
為落實《國家數(shù)�(jù)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簡稱《建設指引》)�[詳細]
- 07先鋒電子2024年凈利潤2647.42萬元 同比
第一季度,公司實�(xiàn)營業(yè)收入1.15億元,同比增�13.68%。歸�[詳細]
- 08新簽項目76個!盈峰�(huán)境去年凈利潤增長�3%
2024年,盈峰�(huán)境實�(xiàn)營業(yè)收入131.18億元,同比增�3.85%�[詳細]
- 01霸王茶姬上市!成美股“中國茶飲第一�
中國茶飲品牌霸王茶姬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茶飲[詳細]
- 02關于征集人工智能領域國家標準起草單位
根據(jù)“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的2024年第七批推薦性國家標[詳細]
- 03快訊|螞蟻集團和中國移動計劃投資宇樹科技
機器人獨角獸公司宇樹科技計劃引入新投資方,包括螞蟻集團和[詳細]
- 04零部件企�(yè)跨界具身智能,能掀起多大風
汽車零部件企�(yè)紛紛躬身入局,緊跟整車企�(yè)的步伐,毅然闖入[詳細]
- 05最“燒錢”的補能和芯片,蔚來扎進去�
從資本市場到圈內人士,對蔚來依舊堅持高研�(fā)投入,建設換�[詳細]
- 06世界最小無人機誕生:直徑不�1厘米�
這款飛行機器人堪稱目前世界上實現(xiàn)可控飛行的最小無線機器人[詳細]
- 07AI賦能制造業(yè):邁向實時化與智能化的未
AI技術正在深刻改變制造業(yè)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本文將深入[詳細]
- 08全球首個跨本體�(xié)作框架問世!可支持宇
RoboBrain已集成超百億參數(shù)的多模態(tài)大模型,支持對自然語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