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深究物聯網的特性,你會發現物聯網要有效地推動,供電需求問題必須克服。透過以太網絡進行系統的供電是選擇之一。同時,PoE解決方案正在市場上迅速崛起,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除了PoE技術外,微型電力采集技術也是不可忽視的方向。
物聯網推廣遭遇難題:供電需求如何滿足?
2012年,德國在漢諾威自動化展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題,啟動“工業4.0(Industry 4.0)”計劃,提倡物與服務串連(Internet of Things and Services),認為在M2M的運作架構下,建構生產自動化與IT化,并透過這些技術讓生產模式由批次量產轉向接單后生產,落實智能生產(Smart Production)、綠色生產(Green Production)、都市生產(Urban Production)。這些完全不同的思維,可以說是物聯網落實的基本想象。
同樣的M2M系統進入其他領域,也同時改變了各種產業的不同發展。進入交通系統,物聯網影響了智能交通的思維,建構了更完整的ITS系統;而進入居家領域,物與物的通聯也造就了智能建筑乃至于智能家居的想象。簡單來說,因為物與物通聯,生活的所有層面都跟著智能化了。
MWC展會也可以見到物聯網的發展。MWC 展會可以看到不少關于物聯網的應用展示,可見大家對于物聯網的確產生不少想象;不過雖然物聯網的概念早已提出,但目前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主要基于目前各個廠商對于物聯網應用仍處于試水溫階段,加上包括數據或裝置互動所采用連接規范也尚未全面標準化,以及對應海量數據的網絡帶寬與背后數據分析應用都還在發展調整。此外,消費者對于此類應用也尚未全面適應,因此許多現行多只是概念性應用的提出,或是較為淺層的使用模式。
“通”“電”大問題
但深究物聯網的特性,你會發現物聯網要有效地推動,有兩個基礎的元素必須克服。
首先,是通訊的充分被利用。因為物物如果需要相連,通訊系統的完整性必須建構,尤其是涉及安全的實時監控系統,對于通訊的要求必須非常重視。隨著網絡普及化發展,傳統應用在現場的設備,漸漸產生串連網絡的需求,連帶促成工業級通訊市場的高成長,也由于現代設備整合需求日益龐大,“通訊”成為系統自動化及智能化的重要項目。
另一部分,則是供電的需求。各類設備、裝置散布在應用場域里,如何維持穩定的供電是一件難事,除了透過再生能源讓裝置或設備“自給自足”外,透過整合工業通訊架構進行供電,也是另一種選擇。傳統工業級網絡多為封閉架構,在1990年代,透過控制技術功能性提升,以及滿足分布式控制的需求,工業通訊因而快速發展,各種通訊技術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像是Profibus、DeviceNet、CANopen、FieldbusFundation或HSE等接口,技術相互競逐的態勢也愈發明顯。
但這些接口彼此間無法兼容也提升了整合難度,因此原本用于商業環境中的以太網絡,在解決設備對設備間通訊問題后,挾開放、兼容優勢進軍工用市場,同時帶動了相關連網設備的需求興起,包括主動式I/O服務器、嵌入式工業通訊計算機、交換器、串行設備連網服務器等,都是工業用以太網絡通訊里的熱門產品;而這些設備,透過以太網絡進行系統的供電,當然是佳的選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