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人工智能自從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之后,相關的IP熱炒更是瘋狂蔓延。那么,如何才能讓人工智能不只是一個風口或一個熱點概念呢?在2017人工智能產業創業創新峰會上,許多參會的專業人士都提到了一個詞:場景。
人工智能IP炒作過熱 應用場景化才能實現價值
4月13日,在獵云網舉辦的2017人工智能產業創業創新峰會上,一位參會人士表示,不要把人工智能變成一種IP,一種追逐的風口或者概念。有時候人工智能的IP炒作過熱了,這是迷惑大家和企業的問題。
那么,如何才能讓人工智能不只是一個風口或一個熱點概念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許多參會的專業人士都提到了一個詞:場景。
對人工智能評價兩極化
“3月份聽到人工智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我們團隊的人都跳起來了。”一位人工智能領域方面的創業者在峰會上感嘆道。
從業者欣喜之情的背后是行業一片火熱,不論是人工智能在今年3月5日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還是中國棋手柯潔與AlphaGo的較量等熱點話題,都使人工智能的受關注度居高不下。
如此一來,這一領域也倍受資本青睞,不到一年時間,人工智能芯片領域已發生兩次破紀錄的收購。無論是2016年軟銀322億美元收購ARM,還是今年英特爾宣布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都顯示出人工智能時代的巨大市場空間。
線性資本創世合伙人王淮表示,2014年,他投了三四家人工智能公司,心里還非常忐忑不安,不過到2016年,投資圈對人工智能早已耳熟能詳。
不過,在人工智能市場一片火熱的同時,也有多位業內人士和投資方表達了自身的困惑。三角獸董事長兼COO馬宇馳表示,人工智能市場認知差異非常大,有的客戶認為人工智能是藥,什么東西都可以做;但有客戶覺得人工智能沒什么用,跟現在的生活不發生關系。
他認為,目前大的誤區就是,整個環境對于人工智能的預期已到了離譜的程度,這就需要各個公司一起把技術用到產品上,然后讓產品商業化,這樣才能體現人工智能的價值。
星瀚資本創始人楊歌表示,不要把人工智能變成一種IP,一種追逐的風口或者概念。目前人工智能大的困惑就是,真實應用場景和大家想象的場景之間有非常大的差距,有時感覺對人工智能的IP炒作過熱,這是讓大家感到困惑之處。
細分領域、細分場景更有價值
如果現在還想進入人工智能賽道,需要考慮是否可以從更細分的領域進入——這是愛因互動創始人王守崑提出的建議。
水木資本合伙人王弘業表示,之前很多資本進入人工智能,創業者拿錢過于容易,所以很多人離開商業本質,導致資本寒冬。而今資本寒冬已快過去,投資人變得更加理性,創業者去投資機構拿錢時,發現門檻更高。他建議,創業公司不要強行把自己往人工智能上面靠。
“從非常長期的角度來講,很多事情都是值得投資的;如果從非常短期的機會窗口考慮,可能很多事情是不敢投資的。”華創資本合伙人熊偉銘稱,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應該以業務為先的態度,研發技術實現應用,而不是用手頭的“佐料”和“菜品”去創造功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很多與會者都提到了場景的重要性。比如王淮認為,打磨場景比打磨技術更重要。
寬帶資本合伙人劉唯也表示,應用場景化是人工智能主要前提,過去幾年,他看了很多泛場景的AI項目,目前為止,這些項目很難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出路,很多項目的服務或產品根本沒辦法有效落地。
朗瑪峰創投合伙人章晟表示,行業應用和技術結合正是一些企業的缺憾,人工智能現在要考慮是否真的創造出了價值,只有這個價值被認可,才可能存在或產生收入。
王守崑強調稱,如果脫離了使用的環境、場景和產品,人工智能很難盈利。因此,越細分的領域、越細分的場景,反而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原標題:人工智能應用脫節咋辦? 他們齊呼:場景!場景!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