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風光期 我國變頻器市場如何實現轉機
我國變頻器市場發展為風光的時代大概是2010年到2011年間,那時,我國低壓變頻器市場的增長速度超過15%,遠遠超過同期的GDP增速,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四萬億投資”的刺激,市場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用戶端需求越來越多樣化。
但時間進入2013年,變頻器業務增速就已經沒有之前那么快,當時“四萬億投資”已接近尾聲,企業資金短缺,許多變頻器訂單被取消。也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變頻器市場增速持續放緩,2014年便出現了市場衰退的前兆,直至2015年,業內人士將這一年稱為我國變頻器市場的“寒冬”。
當記者與一些變頻器企業溝通時,無論是外資還是國內企業,無一例外地表達了2015年來自于中國變頻器市場的壓力,分析原因主要歸結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投資緊縮、產能過剩、需求低迷、出口下滑等。
不難否認,2015年中國制造業發展舉步維艱,變頻器行業遇到的壓力。但國內經濟穩定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制造業迫切需要轉型升級的需求也沒有變,正所謂形雖峻,勢向好。如果能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逆勢而上也絕不是沒有可能。
那么,在2016年,變頻器企業該如何破冰?
開發行業專用機
開發行業專用機在變頻器行業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在通用型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行業專用機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對于企業來說,它不再是“錦上添花”,更多的是“雪中送炭”。,實施與客戶的戰略合作的定制化路線,這不僅可以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與此同時,也有力拓展了產品的行業跨度。在開發行業專用機方面,臺達一直做得不錯,目前在紡織、電梯以及起重等行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實際上行業專用機的“受寵”,不僅是市場競爭所致,從另一方面看,也是企業更加貼近、重視用戶需求的表現。
當然,若想開發行業專用機市場,沒有一定的行業積累是萬萬不能的。據悉,目前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布局行業專用機市場,比如成立專門的行業中心,配備豐富的專家資源和技術團隊,以便深度挖掘和引導客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