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消息,中國海油宣布,在我國南部海域某超深水探井作業中,僅用11.5天就高效完成鉆井作業,創造了3500-4000米超深水鉆井周期的新紀錄。這一突破標志著我國自主深水鉆完井技術體系已具備國際先進水平。
此次技術突破驗證了我國在超深水鉆完井領域的"優智"技術實力,對推動深水油氣資源規?;_發具有重要意義。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我國深水井鉆完井作業量較"十三五"增長超74%,有力支撐了多個大型深水油氣項目的建成投產。
為加快深海油氣開發,中國海油在深水、超深水、高溫高壓、超高溫超高壓等多個高技術、高難度領域開展鉆完井作業,高效鉆探了“深海一號”一期/二期工程、陵水36-1等代表性深水氣田。
“十四五”以來,隨著我國海上最大高溫高壓氣田東方13-2、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我國首個深水高壓氣田“深海一號”二期等大型項目的建成投產,中國海油實現了海上復雜油氣資源的規模開發,建設不斷提速,帶動了我國海洋鉆完井裝備產業鏈的蓬勃發展和海洋鉆完井技術人才隊伍的培育壯大。
未來,中國海油的深海油氣開發技術還將向更深、更快發展,通過數智賦能,實現從經驗主導到數據驅動、智能決策的跨越。深水油氣鉆完井技術突破不僅能提高作業效率,保障本質安全,更能為全球深海油氣開發提供“中國方案”,彰顯我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實力,為我國加快深海油氣開發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