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鈣鈦礦電池新秀杭州柯林(SH:688611)發布公告稱,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4.6億元,其中12.6億元將用于建設1GW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剩余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這一動作標志著這家傳統電力監測龍頭企業加速向新能源領域轉型,試圖在光伏技術迭代浪潮中搶占先機。
根據預案,本次1GW高效鈣鈦礦項目由全資子公司杭州柯能新能源負責實施,建設周期48個月,計劃在杭州市錢塘區建設高潔凈廠房并引入先進設備。項目達產后,將形成年產1GW鈣鈦礦組件的產能,主要用于建筑一體化(BIPV)、屋頂及立面光伏等場景。
實際上,杭州柯林目前在鈣鈦礦領域已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優勢:其100MW中試線于2024年11月投產,組件最大尺寸達1200×650mm,光電轉換效率達行業先進水平,并取得德國TUV認證。公司還與中科院納米所、眾能光電等機構進行深度合作,研發出柔性薄膜制備、低溫制備等關鍵技術。
此次擴產的核心目標是降本增效。目前公司鈣鈦礦組件單瓦成本較高,通過規模化量產可將成本壓縮至晶硅組件的50%左右,為其商業化應用鋪路。
切入鈣鈦礦光伏賽道僅兩年
公開資料顯示,杭州柯林成立于2002年,總部位于杭州,2021年登陸科創板。董事長謝東持股53.52%,為公司實控人。
公司以電力設備智能感知預警技術起家,產品覆蓋特高壓變電站監測傳感器、數字化診斷平臺等,市場居行業前列。
2022年起,公司切入儲能賽道,推出智慧儲能柜、5MWh預制艙等產品,2024年交付620MWh訂單并建成浙江首座110千伏電網側儲能電站。
2023年,公司戰略布局鈣鈦礦光伏,形成“智能電網+儲能+鈣鈦礦”三駕馬車。
技術儲備方面,目前公司擁有261項自主知識產權,研發團隊160余人,近三年研發投入占比超15%。其六維力傳感器、輸變電數字化平臺等創新產品已應用于特高壓場景。
在業績方面,杭州柯林2024年業績表現十分亮眼,全年營業總收入達5.41億元,同比翻倍增長168.23%;歸母凈利潤為7301.33萬元,同比大幅增長54.67%。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儲能業務的快速發展,并積極拓展省外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業績雙增長。
到2030年國內鈣鈦礦產能超160GW
在光伏業務方面,杭州柯林技術優勢與市場挑戰并存。杭州柯林依托"源網荷儲"戰略構建全鏈條競爭力,其業務覆蓋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全環節。為突破行業同質化困局,企業選擇輕質柔性組件作為主攻方向,重點切入BIPV等細分領域市場。公司通過聯合浙江大學、西安交大等科研機構,已在鈣鈦礦大面積制備、穩定性提升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為產業化落地掃清障礙。
在市場拓展上,盡管公司鈣鈦礦業務尚未形成規模化收入,但商業化步伐明顯加快。公司鈣鈦礦組件近期通過德國TüV認證,獲得進入歐洲嚴苛市場的"通行證",正與多家建筑企業推進BIPV示范項目。隨著技術可靠性逐步驗證,業內人士預計其2025年企業訂單量有望迎來拐點式增長,分布式光伏領域或將成為其新的增長極。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鈣鈦礦領域超6000家機構布局,寧德時代、纖納光電等巨頭加碼。盡管市場空間廣闊,預計到2030年中國產能超160GW,但行業仍處產業化初期,量產穩定性、壽命等問題待解。
結 語
綜合來看,杭州柯林的戰略轉型折射出新能源產業的激烈競合——傳統企業亟需通過技術跨界尋找第二曲線。
此次重注鈣鈦礦,既是技術自信的體現,亦是一場豪賭。若1GW項目順利落地,公司或可躋身光伏新勢力;若產業化不及預期,高額投資恐成負擔。
2025年,隨著募資到位與產能爬坡,這場技術突圍戰的成敗將逐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