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擁有得天獨厚的綠色能源資源優勢,正面臨從規模化開發向高效協同利用、綠色能源深度消納及跨行業融合轉型的重大挑戰,而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破解這些難題,支撐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新能源已成為云南增量電源的“主力軍”,截止到2024年12月,全省新能源總裝機容量已突破5150萬千瓦,亟待推動數字創新以應對超高新能源滲透率可能產生的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足額消納、局部電網供需平衡、靈活調控、可靠供電等突出問題。鑒于此,推動數字技術賦能、數字模式賦能、數字服務賦能,已經成為云南發揮綠色能源資源優勢、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確保大規模新能源并網中電網穩定運行和高效管理、積極探索和實施以綠色能源為支撐的產業創新發展藍圖的重要途徑。
加快數字技術賦能,推動新時期“源網荷儲”協同發展。數字技術賦能在云南綠色能源“源網荷儲”全鏈條協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新時期云南綠色能源產業邁向高效運行階段的關鍵。調查研究發現,大理天峰山風電場、富源西風電場、元謀班果光伏電站等將AI(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新型電力系統調度運行和控制管理,大幅提升了區域綠色能源生產、輸送的智能化水平。同時也需要注意到,云南省部分地區的數字化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數據孤島現象仍然存在,同時AI調度系統覆蓋率還有待擴大。
因此,云南省還需要加快成立云南省綠色能源數字化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各相關部門,打破行業壁壘、推動協同發展,加大對智能電網基礎設施的財政投入力度,在滇西北、滇南等能源富集區域加快推進智能化電網改造。同時,還要設立“數字技術賦能能源轉型專項基金”,鼓勵以省內知名高校為載體,聯合重點企業與研發機構探索
智能傳感器、AI調度算法等關鍵技術,進一步推廣基于AI和物聯網的智能發電與儲能技術。在此基礎上,云南省還應加快建成覆蓋全省的能源管理與調度平臺,完善跨部門數據共享和全產業鏈數據聯動機制,提升全省能源數據采集、存儲及科學分析能力,以實現高新能源滲透率條件下的“源網荷儲”動態監控和智能響應。
加快數字模式賦能,打造區域聯合調控與新能源跨行業融合模式。數字模式創新是實現綠色能源高效利用的關鍵,在全省優化區域能源調控機制和推動綠色能源與多行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突出作用。調查研究發現,云南電網新能源有功功率控制(AGC)省地協同平臺、元江縣光伏提水智慧水利項目、大理洱海新能源游船置換計劃等極大提高了區域新能源利用率,跨行業融合模式有效拓展了云南省綠色能源的應用場景,推動了農業、旅游業和制造業等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為云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活力。同時也要注意到,目前各區域聯合調控中心的覆蓋范圍仍然有限、資源共享還不夠充分,部分行業的綠色轉型成本較高,企業或園區開展低碳發展模式創新的積極性不高。因此,云南省還需加快制定《云南省“源網荷儲”聯合調控中心建設規劃》,建立省級聯合調控總中心,分階段推動綠色能源經濟發展核心區建成聯合調控中心,實現跨區域電力資源共享、動態平衡和對特定區域的“水光風儲”資源綜合調度。同時,還要加快制定出臺《云南“綠色能源+”產業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加大典型模式推廣輔導力度,增加綠色低碳設備更新補貼,實施綠色電力消費企業稅收減免和綠色金融支持,鼓勵更多地區積極探索試點綠色低碳農業、旅游、工業轉型發展新模式。此外,還需要面向各行業龍頭企業和國家級、省級產業園區開展數字化綠色能源示范基地建設行動,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相關企業、園區創建“數字化+綠色發展”示范項目,定期舉辦“綠色能源產業與數字化融合發展峰會”,促進云南企業和研究機構與國內外專家、技術團隊深度合作,推動高耗能制造企業加速低碳轉型,完善綠色供應鏈體系,探索多元融合發展路徑,爭創綠色發展先機。
加快數字服務賦能,促進零碳園區建設與綠色能源消納。持續完善數字服務,為云南打造零碳園區及綠色能源有效消納提供了服務保障,為實現全省“雙碳”目標奠定了基礎。調查研究發現,昆明電力交易中心的“一主多側”電力市場聯盟鏈架構體系,自2024年4月以來建設的首批5家零碳園區等有效提升了云南省綠電消納服務保障,綠電消納的積極性大幅提高,各類用能主體形成了踐行綠色高質量發展理念的良好局面,2024年1至11月,新能源發電利用率達98.8%,處于全國水平。同時也需要注意到,云南省綠色電力消納機制和服務措施尚不完善,綠色電力價格機制仍需健全,居民用電中綠色電力比例較低,部分零碳園區的數字化水平不高,能源管理與服務體系亟待完善,能源技術和網絡的國際合作也有待突破。
因此,云南省還需要逐步完善綠色電力數字化消納機制,通過出臺綠色電力消納配額制,明確工業、商業和公共機構的綠色電力消納目標,結合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激勵不同用能主體增加綠色電力采購。在此基礎上,還要推動零碳園區與分布式能源社區建設,加快發布《云南省零碳園區建設服務規范》,明確園區能源管理系統建設標準與服務水平,推動園區實現新能源發電、儲能與智能管理一體化,并鼓勵在昆明、曲靖、玉溪等城市的工業園區和居民社區試點分布式能源系統,打造綠色能源消費閉環。同時,還要加強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在綠色能源技術上的交流與合作,設立面向國際市場的綠色能源交易中心,形成區域性綠色能源合作網絡,打造區域性綠色能源樞紐,全面釋放云南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潛力,在實現“雙碳”目標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的引領作用。此外,還需要借助智慧能源系統和數字化服務體系,加快完善省、市、縣三級能源安全預警與應急響應機制,并支持企業通過綠色能源認證標識(綠證)開展低碳營銷,增強公眾對綠色電力消費和零碳生活的認可度,讓人民群眾享受綠色低碳發展的實惠。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