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社會各界對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寄予厚望。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工智能+”有望繼續成為熱點話題,成為代表委員們密切關注的焦點!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強調,2025年要實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能在制造業等領域的應用。
2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會議明確提出,要抓住當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戰略窗口期,重點聚焦科技創新和根技術的掌握,推動“從0到1”的原始創新,強化深度賦能,瞄準高價值場景實施行業協同與開放合作。
此外,中山市、深圳市寶安區印發“人工智能+”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
2月21日,《中山市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發布。重點圍繞要素供給、場景應用、產業培育、生態優化四大維度推出17項舉措,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與此同時,還發布了中山市第一批人工智能賦能場景機會清單。
1月19日,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政府印發《寶安區關于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集聚區行動方案(2025-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重點圍繞AI+產業行動、AI+城市行動、AI+民生行動領域。并提出,到2026年,引育3-5個行業龍頭企業,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600家,形成50個以上人工智能深度應用項目,帶動人工智能產業突破550億元規模,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集聚區成形成勢。
2025年應如何開展 “人工智能 +” 行動?不妨從這五個方面入手:
技術研發方面:要在算料、算力、算法上發力。算料上,打破數據壁壘,建立開放共享的多模態數據標準和大數據中心,構建合理高效的知識圖譜;算力方面,構建統一的算力調度平臺;算法方面,加強基礎研究,發揮新型舉國體制作用開展關鍵技術集中科研攻關。
應用場景方面:推動“人工智能 +”在各行業的深度融合與應用,如工業制造、醫療健康、交通物流、教育等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與推廣的典型應用場景。鼓勵企業在重點領域先行先試,開展全域全時“人工智能 +”場景應用。
人才培養方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加大應用型人才的培訓力度,培養更多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產業生態構建方面:推動科技領軍企業的成長,并孵化一批有潛力的初創企業。培育“細分產業 + 人工智能”集群,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和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園區。
風險防控方面:加快人工智能相關立法,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加強技術倫理和隱私安全等方面宣傳教育,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和創新
應用方案。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