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制造適合電動汽車、移動設備和可再生儲能的新型電池,研究人員探索過新材料、新設計、新配置和新化學。然而,有一個方面一直被忽略了,即所使用金屬的紋理(texture)。
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UChicago PME)Liew Family分子工程教授Shirley Meng表示:“像鋰和鈉這樣的軟金屬具有優良的性能,可用作電池陽極(負極),其中鋰被視為未來高能充電電池的終極陽極材料。但在了解晶粒取向(也稱為紋理)如何影響可充電金屬電池性能方面,這還存在差距。”
據外媒報道,Meng教授的儲能與轉換實驗室(Laboratory for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和行業合作伙伴賽默飛世爾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突破了這一障礙,證明改善金屬的紋理可以大大提高性能。
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研究副教授Minghao Zhang表示:“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在鋰金屬和集電器之間添加一層薄薄的硅,有助于形成所需的紋理。這一改變將使用鋰金屬的全固態電池的速率能力提高近十倍。”
調整紋理
電池陽極的理想紋理是使原子能夠沿表面快速移動,這有利于電池更快地充放電。Zhang表示:“我們認識到軟金屬的表面能差異確實可以改變其紋理化方式。鋰或鈉金屬依靠這些紋理來獲得有利的速率能力,該團隊想知道調整軟金屬的紋理是否可以提高功率密度。”
這方面的研究需要克服使用
顯微鏡的障礙。為了研究這種材料,該團隊將在等離子體聚焦離子束掃描電子顯微鏡(PFIB-SEM)下進行的銑削與電子后向散射衍射(EBSD)映射相結合,利用這兩種技術以新的方式來研究紋理。
賽默飛世爾科技的高級市場開發經理Zhao Liu表示:“收集軟金屬的紋理信息具有挑戰性,主要是由于難以接近感興趣的區域,以及獲得鋰和鈉金屬的反應性。PFIB-EBSD組合非常適合這項研究,因為PFIB可以有效接近電池堆中感興趣的區域,從而產生缺陷最小化的高質量表面,而EBSD可以提供軟金屬上的詳細紋理信息。”
該團隊已與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的前沿研究實驗室( Frontier Research Laboratory)達成合作,該實驗室致力于將該技術商業化。LG新能源高級研究員Jeong Beom Lee表示:“LG新能源積極尋求研究合作,以在快速發展的電池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隨著對電動汽車和能源存儲的需求持續增長,我們認識到,將我們的制造專業知識與大學創新研究結合起來,以開發下一代電池技術,這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的下一個挑戰是將測試壓力從5MPa降至1 MPa,這是目前商用電池的行業標準。他們還計劃研究紋理對鈉的影響,長期以來Meng一直在研究將鈉作為成本低且易獲得的鋰替代品。
Zhang表示:“現在我們了解了軟金屬中紋理的形成方式,預測金屬鈉更傾向于具有適合原子快速擴散的紋理。這意味著在全固態電池中使用鈉作為電池陽極,可能會為未來儲能帶來重大突破。”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