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東蘭、巴馬、鳳山三縣地處廣西北部紅水河畔,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無不贊美其風景優美,其中巴馬更是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
美景背后,但存在著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發展的問題,東巴鳳三縣屬典型喀斯特地貌,是我國西南巖溶石漠化集中連片核心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
2023年,廣西第一個國土綠化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世界壽鄉河池市東巴鳳革命老區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在東巴鳳三縣開始建設,中林集團下屬廣西中林生態城投資有限公司積極參與國土綠化項目,因地制宜實施高質量造林與管護一體化綜合治理,為推動東巴鳳革命老區生態文明建設筑牢“綠色屏障”。
規劃先行 精準落子
保持水土最好的方式就是“造綠”。項目組成員歷時17天完成了林地踏查工作,全面掌握項目周邊自然條件、林區地形走勢、水系河流等情況,持續完善杉木大徑級造林方案。針對巴馬生態公益林多、經濟用材林少、林分結構不合理等特征,項目組科學合理確定了綠化樹種“香杉”,以杉木大徑材純造林模式為發力點,幫助老區守土固沙、涵養水源,在提升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質量的同時,逐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業生態產業。
由于項目分散、各施工點通勤時間較長,項目組在充分研究道路交通情況后,確定了3個苗木供應基地,在保證苗木質量的同時,將運輸時間和資金成本壓降至最低。“我們以規劃引領、精準落子為切入點,聯合企業內林業技術骨干和專業外部團隊共同編制專項規劃,出臺項目方案,明確綠化主推樹種、配置方式等具體要求,系統推進國土綠化項目。”項目負責人介紹說。
實干為先 串珠成鏈
廣西中林生態城所建設的國土綠化項目,涉及巴馬縣7個鄉鎮、1個林場的造林任務,覆蓋19個村(分場),總面積3952畝,項目施工周期約1.5年。
時間緊,任務重。廣西中林生態城倒排工期制定了項目綜合施工計劃及多工種交叉作業計劃,嚴把整地、選苗、施肥三道關口,為項目安全穩定提質增效提供保障。
截至2024年8月7日,項目團隊已完成1570畝林地苗木種植、除草、施肥撫育工作,平整土地1705畝,清理雜灌38處,種植苗木293370棵,按照應綠盡綠原則,在原雜灌、部分荒山荒坡、裸露山體上“插縫見綠”,有力有效地推進實現“點上綠色成景,線上綠色成蔭,面上綠色成片”的生態宜居新格局。
久久為功 聚沙成塔
歷時大半年的項目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秋日的巴馬老區,一株株新種下的樹苗在山間迎風挺立,一幅滿目翠色、綠意盎然的美麗生態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國土綠化,種下的不僅僅是“綠化林”,還是讓當地百姓走上致富大道的“致富林”。廣西中林生態城將國儲林項目建設優良樹種“香杉”作為綠化樹種,并以大徑材模式進行撫育管護,在堅決守護當地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逐漸提升高經濟價值樹種在巴馬縣的占比,并在后期積極參與維護、發展好這片人造“綠洲”,讓有限的林地資源釋放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截至目前,項目進度已推進超30%,項目地區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巴馬老區整體環境變得更加宜居宜業。項目建成后,預計惠及當地2000多農戶1萬多人,提供約325個就業崗位和400多萬元勞動收入。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