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消息,國內
工業機器人行業翹楚埃夫特發布公告稱,擬使用自有或自籌資金在安徽省蕪湖市通過購買土地用于投資建設機器人超級工廠暨全球總部項目,以實現自身工業機器人業務產能的增加。
根據公告,該項目投資金額預計不超過人民幣19億元(最終以實際投資金額為準),項目建成并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10萬臺高性能工業機器人。
四年虧損近6億元
埃夫特前身系“蕪湖奇瑞裝備有限責任公司”,最初由奇瑞汽車注資200萬元創立,專注于為奇瑞的生產線研發與制造工業機器人。在2014年,埃夫特脫離奇瑞集團,實現獨立運營,控股股東也隨之變更為遠大創投。
隨后,在2015年,遠大創投將所持埃夫特3560萬元的股權,按照每元出資額對應5元的價格,轉讓給美的集團,交易總額約為1.78億元,這使得美的獲得了埃夫特17.8%的股份。然而,最新的工商注冊信息表明,美的在埃夫特的持股比例已經調整至6.8228%。
值得注意的是,埃夫特目前處于蕪湖遠宏工業機器人投資有限公司這個國有資本的控制之下。根據天眼查的數據,該公司由蕪湖遠大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與美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持股。
可見換來換去,都沒“逃脫”遠大創投和美的“之手”。
回顧2023年的財務報告,埃夫特展現出了顯著的收入增長態勢,全年營業總收入達到了18.86億元,相較于上一年度增長了42.11%。然而,盡管收入大幅增加,該公司仍然未能扭虧為盈,年度歸母凈利潤虧損額為4744.80萬元,雖然相比前一年的1.73億元虧損有所收窄。
從更長的時間線來看,自2016年至2023年,埃夫特連續八年處于虧損狀態,累積虧損總額約為7.24億元。特別是在2020年上市之后的四年里,該公司累計虧損更是達到了約5.82億元。
在本次公告前,埃夫特的大股東們包括蕪湖遠宏、遠大創投、睿博投資及蕪湖嘉植,他們之前簽署的一致行動人協議及其補充協議已到期。因為沒人反對,到期后自動延長了一年。
這舉動不僅保持了埃夫特股權的穩定,也展示了大股東們對其未來發展的信心。
工業機器人十分熱鬧
當日,同樣位于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第一梯隊企業埃斯頓也發布了公告。
與埃夫特擴產不同,埃斯頓宣布擬使用自有資金人民幣4.5億元對全資子公司南京埃斯頓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其中,30,000萬元計入注冊資本;15,000萬元計入資本公積。
本次增資完成后,埃斯頓機器人注冊資本將由 15,000 萬元增加至 45,000萬,仍由埃斯頓100%控股。
“獨生子”口袋里的錢更多了。
母公司此舉無非是滿足子公司經營發展需求,提高其資本實力和運營能力,做大做強機器人產業。
一直以來,埃斯頓機器人都是埃斯頓重要業務板塊。2023年,埃斯頓機器人實現營收占母公司營收36%。
埃斯頓作為工業機器人行業龍頭,堅持系統級正向研發,機器人核心部件自主化率達到95%以上,并擁有全系列覆蓋3-700kg負載,87款工業機器人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光伏、鋰電、焊接等行業。
一夜間,數位工業機器人大佬增資、擴產,動靜不小。
另外,6月底,上海鳴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機器人電機龍頭鳴志電器的孫公司。
通過股權穿透圖,鳴志精工大股東是鳴志智能傳動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持股70%。后者是鳴志電器全資子公司。
據悉,鳴志精工經營范圍包含有汽車零部件研發、工業機器人制造、智能機器人的研發,智能機器人銷售等。
再看投資市場,上個月18日,沃途智能、伽南科技兩位工業機器人研發商分別完成了Pre-A輪、A輪,投資方則各自為梅花創投、梧桐樹資本。
17日,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還獨家投了蘇州一家工業智能機器人初創公司星海圖,又是一場高新技術與國資本力量的“美好邂逅”。
這些事件共同揭示工業機器人行業內的活躍投資氛圍和企業的擴張野心,預示著該領域未來的激烈競爭和創新活力。
寫在最后
隨著國家對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的持續增加,近年來市場對國產工業機器人需求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連續第二年突破50萬臺,同比增長5%。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2022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一半以上,預計到2024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60億美元。
就在8月1日,《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2024版)》和《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管理實施辦法(2024版)》正式實施,旨在進一步加強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管理,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而在政策春風的吹拂下,埃夫特、埃斯頓等國內工業機器人領軍企業,紛紛加速戰略布局,不僅著眼于自身的壯大,更致力于引領整個產業的升級轉型。
未來,工業機器人行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各路英豪將在政策的引導下,共同繪制出一幅工業智能化的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