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2024年鄉村振興農業科技推廣六大服務行動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區)農業農村局,廳屬各相關單位,自治區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現將《2024年鄉村振興農業科技推廣六大服務行動方案》印發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2024年3月4日
2024年鄉村振興農業科技推廣六大服務行動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自治區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充分調動全區優勢農業科教資源力量,有效解決科技推廣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加快建設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重點,以實施各類農業科教項目為抓手,全面動員全區各級農業科技人員、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深入生產一線開展鄉村振興農業科技大推廣“六大服務行動”,加快推動農業先進適用技術轉化應用,引導農民科學有序地開展農業生產,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
二、主要任務
(一)廣泛開展農業科技服務。組織自治區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技推廣服務體系、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有關農業高校科研單位、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等,通過科技下鄉、線上咨詢、精準培訓、現場指導等便捷高效接地氣的方式,廣泛適時開展技術指導、技術咨詢、技術培訓、科學普及等,加快農業先進適用技術進村、入戶、到田。
(二)強化主推技術推廣應用。以綠色增產、資源節約、生態環保、質量安全和抗災防災減災技術為重點,征集發布一批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綠色生產模式,總結推廣一批先進適用農業科技新成果新模式,研究攻關一批制約產業發展技術關鍵核心技術難題,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服務的針對性、適用性和時效性。
(三)著力培養農業農村科技人才。落實自治區人才強區戰略部署,鼓勵支持農業高校科研單位和有關專家團隊柔性引進急需農業農村高端人才;按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要求,重點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隊伍、高素質農民隊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的教育培訓;大力培養引進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人才,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三、重點工作
(一)扎實開展糧食穩面積提單產科技指導服務行動。當前,春耕生產已全面啟動,各級農業科技人員和技術推廣人員要盡快深入春播一線,緊盯農時季節,開展精準指導。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搶抓晴好天氣,集中人力物力及早動手播種,提高播種質量,確保春小麥種足種滿、種在適播期。要扎實做好科技壯苗,緊盯墑情苗情蟲情,因地制宜制定技術方案,分時段、分區域、全過程加強技術指導,強化水肥藥調控和機械化服務保障,為確保夏糧豐收打牢基礎。要科學研判種植生產形勢,針對極端天氣、病蟲草害等發生預報,提前做好玉米、水稻、馬鈴薯、小雜糧、油料技術保障預案,及時跟進搞好技術指導服務。要落實糧食單產提升工程,緊盯播種、田管、收獲全過程各環節,良田良種良機良法集成配套,挖潛復種防災減損綜合施策,技術指導示范引領協同推進,確保全區糧食安全。
(二)深入開展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科技推進行動。聚焦肉蛋奶、蔬菜、水產品等穩定供應,瞄準產業發展技術短板,強化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和防災減災技術指導,推動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質增效。奶牛要立足“固優勢、穩產能、賣良種”,推動降本增效養殖技術。肉牛和灘羊要立足“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推廣規模化標準化科學養殖技術。冷涼蔬菜要立足“優化格局、穩定生產、拓展市場”,推廣節能宜機設施種植技術。漁業要立足“綠色循環、轉型升級、適銷對路”,推廣“稻漁+池塘立體復合生態養殖”“魚菜共生”等綜合種養技術模式。重點集成推廣136個主導品種、100項主推技術、19項綠色技術模式,不斷提高農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
(三)持續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按照《寧夏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方案》,緊盯農業科技前沿,針對制約“六特”產業技術短板弱項,堅持問題導向和產業需求導向,扎實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破解產業“卡脖子”關鍵難題,加快實現關鍵核心技術專利自有、技術自主、產品自控。加快構建以科技型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農科教一體化合作平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發揮好3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和5個企業重點實驗室作用。充分發揮全區農業科教系統優勢資源,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邊研究攻關,邊試驗示范,邊總結推廣,力爭通過2-3年的實施周期,形成一系列破解農業產業發展難題的創新成果、技術方案、推廣模式。
(四)創新開展農技推廣體系服務效能提升行動。全面落實《進一步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強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公益性服務功能,穩定農技人員隊伍,提升農技推廣信息化水平和服務效能。發展各類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形成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構建縱橫交織的農業科技推廣與服務網絡。創新推廣體系機制,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打造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示范樣板。精心組織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扎實抓好農技人員培訓、示范主體培育、示范基地建設、特聘農技員招募等任務,確保發揮項目應有效益。深入推進吳忠市利通區與寧夏農科院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試點開展自治區級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
(五)全面開展農業綠色高質量提質增效行動。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按照科學施肥、綠色施肥、經濟施肥的原則,持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化肥機械深施、機械追肥、種肥同播等技術,減少肥料養分揮發和流失;推廣旱作節水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統籌水肥資源,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推進緩控釋肥、水溶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應用,進一步優化肥料使用結構;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等有機養分資源,促進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利用,減少化肥使用量。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保的理念,加強病蟲害監測預報,加大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集成推廣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加大可降解地膜推廣應用,完善農用殘膜回收機制,利用春播關鍵時節,加大殘膜機械人工回收綜合利用,減少“白色污染”。
(六)協同開展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引培行動。全力抓好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優化創新人才培養工程,構建梯次銜接的農業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機制。圍繞重點產業領域,加大科技創新團隊組建和柔性引進力度,對作出重大貢獻的創新團隊給予獎勵。賦予重大專項科研人員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完善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激勵措施,賦予科研單位科研課題經費管理使用自主權。加大特殊人才薪酬激勵力度,探索提高核心攻關任務負責人薪酬,績效支出向青年科研骨干傾斜。創新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完成全年高素質農民6000人培育任務。加大農業先進科學技術、農業轉基因知識、農業安全生產知識和農業科學常識等科學普及,進一步提升農民群眾的科學素養。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開展鄉村振興農業科技推廣六大大服務行動,是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和重大安排,各級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勇于擔當,積極作為,采取靈活多樣、切實可行的形式,創新各項激勵機制,充分調度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二)強化協同推進。自治區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技推廣服務體系、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有關農業高校科研院所、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等,要強化主動意識、協同觀念,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扎實開展大聯合、大攻關、大推廣、大服務。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服務手段,積極探索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創新有效方式。
(三)注重服務質量。要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入基層一線,加強調查研究,提高開展農業科技推廣服務質量和農業技術普及的準確性,充分利用農業科技展示示范基地等資源,切實加強對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新模式的示范推廣,切實把農業科技服務活動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把科技服務活動納入農技人員日常考評范圍,提升農業科技推廣服務質量和效能。
(四)強化總結宣傳。要認真總結鄉村振興農業科技推廣服務行動實施經驗和做法,積極探索農技推廣服務新機制新模式,并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途徑,加強視頻、新聞、廣播、報紙等多元化宣傳模式融合呼應,廣泛宣傳鄉村振興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的好經驗、好措施、好典型和取得的成效,為行動深入扎實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各地各單位不再制定具體細化方案,對組織開展鄉村振興農業科技推廣六大服務行動情況,請及時反饋農業農村廳廳科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