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點,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能源資源供應穩定。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火電,全年新增裝機超過全球一半。
一年來,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
對于2024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深化電力、油氣、鐵路和綜合運輸體系等改革,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制機制。
在2024工作任務中指出,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加快重點領域節能節水改造。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相關市場化機制,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扎實開展“碳達峰十大行動”。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發展新型儲能,促進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發揮煤炭、煤電兜底作用,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
延伸
關于“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關注,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已成為推動能源轉型、促進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分布式能源,以其獨特的優勢,正在逐漸改變傳統的能源供應模式,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加清潔、高效、可靠的能源解決方案。
分布式能源,通常指的是在用戶端就近開發利用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這種能源開發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減少能源在長途傳輸中的損耗,還能降低對大型集中式能源設施的依賴,從而增強能源供應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推動分布式能源的開發利用,對于促進節能減排、改善環境質量具有顯著作用。以太陽能為例,通過在用戶端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可以直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不僅減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還降低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分布式能源的開發還能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經濟的綠色轉型。
關于“發展新型儲能”
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輸出電能為主要形式的儲能技術及產品,以新型電池等蓄能產品為本體,輔以電源管理芯片、電力電子模塊等。
與抽水蓄能相比,鋰電池儲能具有系統效率高、響應速度快、選址靈活性大、建設難度低、建設周期短等特點,但安全性要求較高。
近年來,以鋰電池儲能為代表的新型儲能得到了快速發展,其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和低自放電率等優勢使得它在便攜式儲能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鋰電池儲能系統也逐漸向大規模儲能領域拓展。
近年來,政策持續加碼新型儲能。除了《“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外,還有 2023年1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促進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做好新型儲能并網服務,電網企業及電力調度機構應公平無歧視地向新型儲能項目業主提供電網接入服務,保障新型儲能電站安全高效并網,從而提升儲能總體利用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回顧2023年,我國儲能行業發展取得矚目成績。 2023年新型儲能新增裝機規模約2260萬千瓦/4870萬千瓦時,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裝機規模,提前完成2025裝機目標。
此外,從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名單》來看,56個項目中混合儲能獨占7個席位。新型儲能的發展,混合儲能的趨勢漸顯。具體分析可查看《多元儲能,爆發前夜!》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兩會期間,儲能產業鏈的人大代表也積極為儲能發聲。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近日指出,構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為主,電動汽車等其他多種儲能形式為輔的綜合性儲能系統。為大規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形成有力支撐,助力新型電力系統打造,推進低碳中國進程。
針對目前新能源項目配儲存在的儲能利用率不高、調度可靠性差;當前共享/獨立儲能電站的盈利渠道受限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建議,可通過出臺全國性政策,鼓勵新能源企業租賃由獨立第三方建設的儲能電站容量;拓寬共享/獨立儲能電站的盈利渠道;探索建立容量市場,從而推動儲能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