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
視聽電子是音視頻生產、呈現和應用相關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總稱,是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具和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為進一步推動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空間,加快形成供給和需求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滿足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求,制定本指導意見。
值得照明業界關注的是,該意見提及了多點與照明產業技術創新發展息息相關的內容。
該意見在發展數字舞臺和智慧文博視聽系統中提出,聚焦視聽科技與文化創意融合應用,發展運用LED屏、投影、空間光成像、虛實互動、數字人、裸眼3D、AR呈現、VR繪畫、全景成像、動作捕捉、“子彈時間”成像等技術產品的視聽系統,并支持博物館、主題樂園、體育館等場所試點沉浸式光影秀體驗。
依托打造文旅景點、再現中華經典文化的市場需求,不僅可以為傳統照明行業開拓新的細分市場空間,還能推動藝術設計與照明工業相結合,近而產出具有中國地方景點文化特色的照明“瑰寶”,助力文旅夜游產業在后疫情時代的恢復與發展。
該意見在發展沉浸車載視聽系統則提出,發展品質化、個性化、多元化沉浸車載視聽系統,加快車載顯示屏、抬頭顯示、流媒體后視鏡、攝像頭、音響系統、傳聲器、數字廣播接收模塊等產品創新,探索空間感知、座艙信息呈現的車載AR顯示系統,提升智能座艙沉浸式體驗。加快車載顯示向大屏、超高清方向發展,推廣人臉識別、疲勞檢測等輔助駕駛功能的車載視聽覺系統,并深化視聽電子產品與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對接,推動標準互通互認。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興起,LED照明大燈的節能、高亮與高壽等性質更契合智能照明時代下的節能需求,因此從汽車前大燈、尾燈到車內氛圍燈、車用顯示等車載光各大領域,多家踏足汽車照明的企業都已均有布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