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管理若干規定
(2023年12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66號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了規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活動,促進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維護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國家安全,根據《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以及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生產、組裝、拼裝(以下統稱生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使用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應當遵守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是指沒有機載駕駛員、自備動力系統的民用航空器。
第三條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者應當為其生產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設置唯一產品識別碼。自備動力系統的飛行玩具除外。
第四條 唯一產品識別碼應當包含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者名稱代碼、產品型號代碼和序列號。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者名稱代碼、產品型號代碼,由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者擬制,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審核確認。
序列號由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者自行編制。
第五條 唯一產品識別碼的編碼規則應當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
不得重復、虛假設置唯一產品識別碼。
第六條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者應當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投放市場前,將唯一產品識別碼信息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但用于測試飛行以及組裝、拼裝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應當在首次飛行前將唯一產品識別碼信息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
第七條 因維修、維護等原因,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者變更唯一產品識別碼的,應當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重新飛行前將唯一產品識別碼變更情況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
第八條 生產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應當遵守無線電管理法律法規以及國家無線電管理有關規定。除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外,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無線電發射設備應當依法取得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準。
第九條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裝載的接入公用電信網的電信設備應當依法取得電信設備進網許可。
第十條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者不得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中設置惡意程序;發現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存在網絡或者數據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告知使用人,并向住所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或者省級通信主管部門報告。
國家鼓勵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者依法使用商用密碼等技術手段保護網絡與信息安全。
第十一條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者應當加強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過程的數據管理和安全防護。
第十二條 工業和信息化部建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產品信息系統,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省級通信主管部門,以及無人駕駛航空器一體化綜合監管服務平臺等共享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企業信息以及唯一產品識別碼等產品信息。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省級通信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活動的監督檢查;發現有違反本規定行為的,依照《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以及相關法律、行政法規予以處罰。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省級通信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規定,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的,依法予以處分。
第十五條 本規定所稱自備動力系統的飛行玩具,是指最大飛行真高不超過30米,最大起飛重量小于0.25千克,最大飛行水平距離不超過100米,最大飛行速度不超過18千米/小時,且無線電發射設備符合微功率短距離技術要求,不搭載拍攝和測控設備,全程可以依靠人工操作進行飛行的遙控玩具。
第十六條 模型航空器的生產不適用本規定。
第十七條 本規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管理若干規定》解讀
12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管理若干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66號,以下簡稱《規定》)。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執行《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負責同志對《規定》進行了解讀。
制定《規定》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2023年5月,國務院、中央軍委公布《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作出關于無人駕駛航空器唯一產品識別碼等系列制度規定。為貫徹落實《條例》,亟需通過制定《規定》進一步細化相關要求,明確唯一產品識別碼管理流程、無線電發射設備及使用頻率規定等具體管理制度。二是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在低空或超低空運行,雷達反射面積小,難于被發現和有效監管,“黑飛”、擾航等違法運行事件頻頻發生,亟需進一步明確生產企業相關責任,從源頭上減少對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國家安全造成的風險隱患。三是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融合了飛行器及電子產品等高技術產業特性,行業應用不斷豐富,應用范圍不斷拓展,產業規模迅猛增長,亟需在生產制造環節明確相關要求,提升產品安全性,為確保安全飛行創造條件,更好釋放需求潛力,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規定》制定過程中,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答:在制定過程中,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廣泛開展調研和座談,對重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規定(征求意見稿)》。二是書面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及有關企業的意見,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結合各方面反饋意見,組織召開座談會,再次聽取有關方面的意見。三是認真研究各方面意見,完善有關制度,形成《規定(草案)》。
2023年12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了《規定(草案)》。
《規定》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規定》主要規定了以下制度:
(一)關于適用范圍。一是明確生產、組裝、拼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使用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應當遵守本規定。二是規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是指沒有機載駕駛員、自備動力系統的民用航空器。三是明確模型航空器的生產不適用本規定。
(二)關于生產管理制度。一是規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者應當為其生產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設置唯一產品識別碼,自備動力系統的飛行玩具除外。二是明確唯一產品識別碼設置、使用的管理制度。三是規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使用的電信設備、無線電發射設備、無線電頻率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三)關于監督管理制度。一是規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企業的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責任。二是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建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產品信息系統,與有關部門以及無人駕駛航空器一體化綜合監管服務平臺等共享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企業信息以及唯一產品識別碼等產品信息。三是明確對有關違法行為依照《條例》以及相關法律、行政法規予以處罰。
原標題:工信部印發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管理若干規定(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