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移動通信行業被“5.5G”刷屏!
一方面,華為在2023全球移動寬帶論壇期間發布了全球首個全系列5G-A(即5.5G)全系列解決方案。據了解,該系列產品解決方案將通過寬帶、多頻、多天線、智能、綠色等方面的創新,能提供下行10Gbps的速率(相當于從原來5G的1Gbps提高了10倍),將助力運營商向5.5G平滑演進。
另一方面,在10月11日迪拜舉行的第十四屆全球移動寬帶論壇MBBF期間,全球13大運營商聯合發布首波5G-A網絡,即標志著5G-A從技術驗證步入商用部署,正式開啟5G-A新時代。
由此可見,“撲面而來”5.5G釋放出了利好行業發展的信號!
5.5G(即5G-Advanced)是指介于5G和6G之間的一種移動通信技術,它比現有的5G技術更加先進和高效,雖然5.5G只是一項過渡技術,但它是5G網絡下一步升級演進的必由之路。
相較于5G,5.5G具備下行萬兆、上行千兆、千億連接、內生智能等關鍵特性。從研究階段走進了現實,5.5G技術還將提供更快的
數據傳輸速度、更低的延遲和更高的可靠性,同時還將支持更多的設備連接和更廣泛的覆蓋范圍,支持毫秒級時延、厘米級的定位精度,可廣泛適用于智能制造、智能城市、自動駕駛等。
而其實,5.5G的殺手锏是“感知能力”。在萬物互聯的今天,各種智能設備對高頻定位、高精度的需求越來越大,為此,5.5G將具備更強的終端感知能力,以及高精定位能力,有效滿足。
現如今,全球5G商用已經走過4個年頭,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關鍵時期。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有260多張5G商用網絡,超過12億5G用戶,5G行業應用超50000個。而我國,也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累計建成的5G基站已超過293萬個,網絡覆蓋能力持續提升。
據預計,2024年將是5.5G商用元年。為此,有眾多上市公司紛紛表示其公司在5.5G領域已具備相關技術儲備。
10月16日,震有科技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核心網技術可以有效支持5.5G,提供全云化、新通話、新視頻和MEC+X解決方案。
10月12日,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表示,中國移動將開展通感一體、無源物聯等5G-A(即5.5G)技術試點。
10月11日,碩貝德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天線產品可應用于5.5G的相關產品或技術;公司已完成衛通天線的研發,將積極推進相關技術、產品迭代升級及市場化;公司散熱產品可用于新能源車液冷充電站領域。
信科移動在近期接受特定對象調研時表示,公司已進行5.5G相關布局,目前正在研發下一代大規模天線、算力基站與高精度定位融合等產品,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陸續發布。
此外,中興通訊和中國移動在5.5G發展進展上也透露最新動態,中興通訊表示稱,面向5G-A/6G的通算一體架構演進,展示了面向to C、to B和to V全維度5G-A應用。而中國移動方面則表示,接下來將開展通感一體、無源物聯等5G-A技術試點。
最后:5.5G商用將為通信領域、終端領域等上下游帶來更多的商機和機遇,將帶動設備供應商、運營商、應用開發商等相關產業鏈迎來蓬勃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