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數字科技賦能博物館,不斷推動博物館管理提質增效,加速文物保護數字化、信息化進程。
智慧博物館是基于物聯網 、移動互聯網,運用多種傳感技術,經過博物館云計算平臺的整合、分析,形成的基于傳感數據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新的博物館資產管理和觀眾服務模式。
智慧博物館是科技的產物,可以從以下三個視角來認識智慧博物館的內涵:
1.技術視角:智慧博物館是數字博物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 能相加的結果。
2.功能視角:具有透徹感知、泛在互聯智慧融合為特征的智慧博物館系統,其功能主要是 提供智慧服務、智慧保護以及智慧管理。
3.生態視角:實現信息和知識在博物館的人、物和活動三者之間動態循環和流轉的智慧博 物館體系。
相較于傳統博物館,智慧博物館的“智慧化”功能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智慧服務
針對公眾服務需求,多維的展現互動形式,實現公眾與博物館信息交互的高度完美融合,從而為公眾提供無處不在的服務。主要包括展示體驗、互動導覽、分享傳播、紀念回憶、教育研究等方式;例如展示體驗主要是針對現場觀眾,基于傳感、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方式,豐富陳列形式,給觀眾以沉浸式體驗等,打破時空界限,拓寬博物館的公眾服務廣度、深度與時限;互動導覽是利用移動終端,觀眾在觀看時可通過手持設備等獲得更具深度的歷 史信息;除此之外,教育與研究服務也是目前關注較多的,通過數據資源的整合和分析,挖 掘博物館及藏品蘊藏的信息,把博物館平臺打造成學生的第二課堂和終身教育的場所,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效益。
2)智慧保護
智慧保護能夠實現完整的“監測——評估——預警——調控”的保護性流程。對博物館的微環境、文物的保護環境進行監測。比如說敦煌博物院通過實時監測洞窟環境,獲取觀眾 訪問流量,一旦某洞窟監控數值接近臨界點,便暫停開放該洞窟。
3)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主要包括兩部分,即內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內部管理包括三個部分,首先是對藏品進行智慧管理,包括藏品本體實時定位識別、藏品出入庫、藏品本身保護狀況的日常智慧巡檢等;第二個部分是資產智慧管理,主要有館內文件檔案、固定資產、儀器設備、藏品信息資源等的管理;最后一方面是人員的智慧管理,如工作人員的有序管理協調好人、物和博物館之間的關系。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為每件文物建立獨一的身份憑證,使管理人員能夠實時獲取文物的詳細信息,為文物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依據和手段。
目前,已有不少城市投入使用智慧博物館,下面來看幾個具體應用:
1)江西省博物:VR全景數字博物館
在堅持傳統服務與智慧服務創新并行方面,“數智江博”綜合管理服務體系為觀眾提供智慧預約、無感入館、智慧導覽等智慧化博物館服務,讓觀眾體驗更加高效便捷。江西省博物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博物江西等公眾服務平臺,還采用了平面掃描、三維掃描與建模、數字拓印等先進的數字化成果,并結合三維展示、知識圖譜、全景漫游等手段,最大程度的為公眾提供博物館藏品、展覽、活動等豐富的知識,實現了觸手可及的資源共享,讓觀眾隨時隨地學習江西文化,了解江西的悠久歷史。
2)廣東省博物館:智慧化管理 建立運營新模式
廣東省博物館智慧平臺是國內博物館信息化應用程度較深、業務覆蓋面最廣的信息化平臺之一,包括22個應用系統。各業務系統相互關聯,對數據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和使用,打破了各項業務之間的壁壘,以智慧化的業務流設計和人性化的組織架構,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當中尤以智慧管理為重點,建設了數字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新媒體管理系統和觀眾管理系統,實現了信息采集自動化,通過對觀眾大數據、藏品數據的分析研究,為博物館管理運營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信息。廣東省博物館利用藏品管理系統、數字資源管理系統,在內部開放藏品數據資源以及和藏品相關的圖片、音視頻、三維數據等,實現了藏品管理模式質的飛躍。
3)上海博物館:數字人文探索構建知識新范式
上海博物館數據中心項目以數據可視化為主要展現手段,以博物館學為依據開發的一個數據分析和管理系統,涵蓋了博物館收藏、研究、傳播三項主要業務功能。在建成數據中心的同時,上海博物館在國內博物館界率先開展了數字人文項目的實踐。這一項目依托豐富的藏品資源和雄厚的研究基礎,試圖打通藏品基本數據和研究數據壁壘,試探以數字化技術輔助傳統的器物研究。
結語:智慧化博物館突破了傳統博物館的種種局限,讓博物館更容易接近和參與,并通過數字化手段將豐厚的歷史用精彩的視覺技術展示出來,觀眾更容易走進文物世界,喚醒人們的傳統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