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023年2月20-26日)通用機械領域發布了哪些重要政策?發生了哪些大事要聞?
政策篇
1、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智能檢測裝備產業行動計劃
2月23日,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計劃》指出,到2025年,智能檢測技術基本滿足用戶領域制造工藝需求,核心零部件、專用軟件和整機裝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重點領域智能檢測裝備示范帶動和規模應用成效明顯,產業生態初步形成,基本滿足智能制造發展需求。推動100個以上智能檢測裝備示范應用,培育一批優秀場景和示范工廠,深化智能檢測裝備在機械、汽車、航空航天、電子、鋼鐵、石化、紡織、醫藥等8個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2、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啟動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通知,組織開展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根據通知,各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初核和推薦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組織專家對各地上報的推薦材料進行評審和實地抽檢,并根據審核結果對擬認定的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進行公示。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復核工作同時啟動。
3、上海啟動實施《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工作方案》
《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工作方案》已正式實施,上海將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所列物質采取嚴格的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到2025年,上海將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體系和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完成高關注、高產(用)量、高環境檢出率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基本形成新污染物治理體系。
4、湖北省突破性發展高端裝備產業 到2025年產業規模達5500億元
近日,《湖北省突破性發展高端裝備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印發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全省高端裝備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新興技術深度融合,基礎能力顯著增強,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產業集群,產業規模達到5500億元。
市場篇
1、“大鵬公主”號LNG船交付
2月18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聯合中船貿易建造的8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大鵬公主”號在中船長興造船基地命名交付。這是繼中國首艘國產大型14.7萬立方米LNG船“大鵬昊”號之后,為同樣位于深圳大鵬灣區域的華安LNG岸站配套的第一艘LNG船,是滬東中華建造的以“大鵬”灣為背景命名的第四艘LNG運輸船,也是滬東中華2023年完工交付的首艘LNG船。
目前,滬東中華手持LNG船訂單近50艘。2023年是滬東中華LNG船產能倍增的關鍵之年,該公司全年計劃交付4到5艘LNG船,年內同時在建LNG船16艘,2024年開建數量有望增至24艘。
2、全球首個十萬噸級綠色低碳甲醇工廠投產
由吉利控股集團和河南省順成集團共同投資的全球首個十萬噸級綠色低碳甲醇工廠2月21日在河南省安陽市正式投產。這是我國首套、全球規模最大的二氧化碳加氫制綠色低碳甲醇工廠,為我國能源多樣化戰略點燃一座新燈塔。
安陽綠色低碳甲醇工廠綜合利用順成集團焦爐氣中的副產氫氣與從工業尾氣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綠色低碳甲醇,每年生產11萬噸甲醇。這意味著每年直接減排二氧化碳16萬噸,相當于增加森林種植面積16萬畝,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華龍一號海南昌江核電3號機組內穹頂吊裝成功
繼中國核電重大創新成果、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漳州核電1號機組外穹頂吊裝成功后,華龍一號再傳喜訊:2月21日,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3號機組內穹頂吊裝成功。內穹頂吊裝是核電工程建設的重要里程碑節點,標志著海南昌江核電3號機組由土建施工高峰全面轉入安裝階段。
鋼襯里穹頂位于核島反應堆廠房的頂部,是反應堆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筒體、底板部分組成密閉的鋼襯里罐體結構,可保證反應堆廠房密封性。本次吊裝的內穹頂直徑約47m、高約24m、總重超300噸,在經過起勾、變幅、行走、變幅、落勾等一系列高精度動作后,最后精準就位于堆頂結構之上,吊裝全過程質量、安全可控。
4、國內投資規模最大的雨污管網類PPP項目開工建設
2月9日,由中國電建所屬電建生態公司、水電五局、水電九局等單位聯合承建的國內投資規模最大的雨污管網類PPP項目——濟南中心城區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和城市內澇治理大明湖排水分區PPP項目開工建設。
該項目位于山東省濟南市中心城區,是山東省、濟南市“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部署的重大工程,覆蓋面積101.7平方公里,域內分布大明湖、趵突泉等風景名勝區以及大部分老城區。主要施工內容包括濟南市大明湖排水分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山體攔蓄工程和濟南市中心城區智慧排水系統。
5、產業化提速 A股公司扎堆跨界氫能賽道
氫能產業持續火爆,多家A股公司跨界進入氫能賽道。在政策支持和產業鏈降本的共振下,2023年氫能產業化將提速。業內人士預計,未來我國將形成完整氫能產業體系,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
作為工程機械行業企業,徐工機械2022年4月成立了氫能技術研究院,并于當年7月與中集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推廣氫能叉車等氫燃料動力機械在國內外市場的應用,并建設加氫站等配套設施;在空分設備領域,杭氧股份第一個氫能項目于2022年5月落地。公司控股子公司山西杭氧與山西晉南鋼鐵簽訂《高純氫氣供應合同》,由山西杭氧投資建設并運營1套4000Nm3/h氫氣提純裝置及1座6000KG/天加氫站為山西晉南鋼鐵提供其所需的氣體產品。
國際篇
1、2022年全球新運營加氫站130座 歐洲45座
隨著主要的加氫網絡開始形成,2022年歐洲新開放了創紀錄的45座公共加氫站。根據H2stations.org的數據,這一數字比2021年增長了22%,使歐洲公共加氫站的總數達到254個。
2022年,全球有130座新的加氫站投入運營,使全球加氫站總數達到814座。另有315座加氫站的具體計劃已經到位,在哥倫比亞、塞浦路斯和以色列增加了第一座公共加氫站后,已有37個國家擁有加氫站。在歐洲,德國擁有最多的公共加氫設施,有105座加氫站,其次是法國,有44座,英國有17座,與荷蘭并列。亞洲仍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共有455座公共加氫站,其中日本165座,韓國149座,中國138座。美國只新增了11座加氫站,其中加州占據了全國89座加油站中的70座。
2、歐洲爭建綠色鋼鐵廠 氫氣價格是關鍵
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報道稱,歐洲各國競相建設“綠色鋼鐵”工廠。進入2023年以來,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多個歐洲國家陸續宣布將投入資金以支持本國鋼鐵制造商“走向綠色”。事實上,“綠色鋼鐵”并非一個全新概念,在低碳目標下,歐洲各國向鋼鐵行業施加壓力,并在幾年前就紛紛提出要推動本國發展“綠色鋼鐵”項目。除了部分歐洲國家像瑞典、丹麥等在此領域發展較快之外,德國、英國等國家盡管投入較大,但相關項目卻推進遲緩并一度受到制造商質疑。
(節選)
原標題:通用機械行業一周要聞回顧(2023年2月20-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