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媒給出最新消息,Meta將與韓國零部件制造商SK海力士和LG Display合作開發(fā)MicroOLED面板,并于近期簽訂了相關合同。
目前LG Display已經與Meta簽署協議,而SK海力士也將與Meta簽署協議。若三方能夠順利達成合作,那么此次“三角同盟”的分工是, Meta負責芯片設計,SK海力士負責晶圓生產,LG Display負責最后的制造工序,即將OLED沉積在晶圓上,然后切割成Micro OLED面板。
從此次結盟來看,業(yè)界正在關注SK海力士、LG Display、Meta等“三角同盟”可能產生的波及效果。
Meta“押注”Micro OLED
Micro OLED是通過在硅晶圓上沉積紅、綠、藍有機材料制成的
顯示器,像素密度比OLED面板更精細,特點是即使面板尺寸很小,仍可實現超高解析度,面板厚度和體積也更薄、更小,因此成為Meta XR設備的優(yōu)秀選擇。
事實上,Meta從幾年前開始為自主開發(fā)顯示半導體業(yè)務,不過Meta并沒有自己的生產工廠,因此它需要相關產業(yè)的合作伙伴。而LG Display擁有傳統顯示面板的生產設施,但沒有可以生產晶圓的芯片生產設施,或晶圓廠,因此制造Micro OLED也需要SK 海力士的幫助。
在此次合作中,SK海力士計劃通過位于韓國利川市的M10晶圓生產線,制造用于Micro OLED的晶圓。該產線原本只生產DRAM,后續(xù)還加入了CMOS圖像傳感器的制造。
目前,M10產線擁有每月10萬片12英寸晶圓的產能。消息人士透露,SK海力士計劃在2025年至2026年期間,每月投3萬片晶圓的產能,采用28nm或45nm傳統制程生產Micro OLED晶圓。
有分析認為,此次合作是否意味著“SK海力士將進軍12英寸晶圓代工行業(yè)”。但業(yè)內專家分析認為,代工業(yè)務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問題和責任都由代工企業(yè)承擔,并完全提供補救服務,而此次合作由Meta等公司主導,與傳統代工業(yè)務模式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此前一直依賴于DRAM和NAND閃存等產品的SK海力士擺脫了現有的主力產品,開始了新形態(tài)的新事業(yè)。如果此次合作成功落地,不排除SK海力士正式宣布進軍12英寸晶圓代工市場的可能性。
據某知名市場調查公司預測,XR頭戴式耳機市場的規(guī)模將從2021年的1100萬臺,擴大到2025年的1.05億臺。有觀測認為,從現在起3、5年后,XR機器市場將全面開花。這與SK海力士通過M10生產線批量生產相關芯片的時間大體一致。
各方搶灘“元宇宙”
“元宇宙”一詞自在2021年全面爆發(fā)后,諸多國際知名公司都在為試圖進軍元宇宙鋪路,其中不乏微軟、谷歌、蘋果、高通等“巨頭”。頭部效應影響下,產業(yè)鏈上中下游蠢蠢欲動,進一步加速了“元宇宙”概念的研究與落地。
馬克·扎克伯格于2021年將Facebook更名為Meta,全面押注元宇宙。雖然在2022年,Meta現實實驗室事業(yè)部(Reality Labs)虧損嚴重,元宇宙生態(tài)并無明顯進展,主要依靠出售VR頭顯設備盈利,但并不影響其長期布局的決心。
數據顯示,Meta元宇宙項目Reality Labs2022年第四季度營收7.27億美元,2021年同期為8.77億美元,同比減少17%;報告期內營業(yè)虧損同比擴大29.5%至42.8億美元。該部門2022全年共虧損137.2億美元,與2021年101.9億美元的虧損相比,虧損擴大34.6%。
LG自2016年以來與元宇宙相關的專利數量大幅增長,排名從2010年至2015年的第11位攀升至目前的第一位,三星電子位居第二,Meta排名第三。
這家韓國巨頭在2021年退出智能手機業(yè)務時,將包括元宇宙、6G、AI等領域列為其今后的重點領域。
LG顯示副總裁曾在元宇宙技術會議上表示,硅基OLED(又稱:OLEDoS)面板將會為元宇宙設備提供突破性的進展,尤其是在1英寸或以下的微小尺寸面板上,具有超高清的分辨率。
此外,LG顯示還布局了元宇宙汽車,以及虛擬工廠、虛擬物流、元宇宙辦公室等TO B業(yè)務,為將來的市場爆發(fā)積極備戰(zhàn)。
“風口”or“陷阱”
目前中國對待元宇宙的態(tài)度是積極擁抱、謹慎前行。工信部曾發(fā)文培育一批進軍元宇宙等新興領域的創(chuàng)新型中小企業(yè);《上海市電子信息制造業(yè)發(fā)展“十四五” 規(guī)劃》中提到要前瞻部署元宇宙領域;三亞市人民政府與網易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 協議,網易將在三亞設立網易海南總部, 建設網易元宇宙產業(yè)基地項目等等。
整合2022年,我國15座城市相繼頒布了28份元宇宙專項支持政策,以三年為期規(guī)劃了總計8500億元的元宇宙產業(yè)規(guī)模目標
但不可置否的是,目前“元宇宙”還處于一個概念階段,從科技發(fā)展路徑來看,元宇宙雖描繪了一種“可行的未來”,但距離《雪崩》《頭號玩家》中的理想形態(tài)還極為遙遠、漫長。因此,元宇宙狂熱的內因并非科技屬性,而是源于投機。
此前,《人民日報》評元宇宙炒房,認為“熱到燙傷的風險得防”。同時警惕以“元宇宙投資項目”“元宇宙鏈游”等名目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那么“元宇宙”究竟是“風口”還是“陷阱”,不妨靜觀其變,待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