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江西省生態環境廳三部門聯合發布《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落實《實施方案》,現就《實施方案》內容解讀如下。
一、《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
有色金屬行業是江西省重點培育的“萬億”產業之一,是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推動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工業領域碳排放的重點行業。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指導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企業做好碳達峰工作,實現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江西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江西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結合國家工信部等三部門印發的《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制定本實施方案。
二、《實施方案》編制的過程
深入討論、研究確定工作總體思路,于2021年8月和9月集中對重點有色金屬企業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情況開展調研。收集了有代表性的14家企業 “十三五”期間產能、產量、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數據和碳排放數據等情況,“十四五”期間擬新建項目新增產能情況,企業現有的生產工藝和未來工藝升級情況等資料。在深入調研與分析基礎上,起草文稿、廣泛征求意見、多輪修改完善。于2022年2月,向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等23個省直單位及11個設區市征求了意見建議。共收到8家單位反饋的意見建議共17條,充分采納合理意見建議(11條),對未予采納的(6條),均已說明原因并取得一致意見,最終形成《實施方案》審議稿。
三、《實施方案》制定的原則
在制定本實施方案過程中,江西們重點把握以下原則:
一是聚焦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特點和轉型需求。立足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結構與特點,圍繞推動有色金屬行業整體達峰的目標,力求做到目標科學實際,符合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特點與綠色低碳轉型需求。
二是堅持統籌有序、安全降碳。對全省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工作進行系統謀劃,聚焦行業減排重點產業及區域,統籌考慮碳達峰工作與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平穩運行、高質量發展的規律特點,實事求是,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工作。
四、《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內容包括“3個部分、5項任務、4項措施”。
3個部分是指《實施方案》由“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三部分構成。
5項任務是指《實施方案》提出了“強化行業準入、控制冶煉能耗,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集約發展,強化技術節能、助推行業降碳,優化用能結構、提高能效水平,推動綠色制造、構建循環體系”五方面重點任務。
4項措施是指《實施方案》提出了“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約束機制,加大財稅支持、增強金融扶持,完善公共服務、加強行業交流,加強示范引導、營造降碳氛圍”四方面保障措施。
五、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的主要目標
《實施方案》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全省有色金屬產業結構、用能結構持續優化,再生金屬供應占比持續提升,重點品種單位能耗、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十五五”期間,全省有色金屬行業使用清潔能源占比顯著提升,行業低碳工藝研發應用實現重要進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為實現碳中和打下堅實基礎。
六、江西省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的重點任務
《實施方案》重點圍繞“強化行業準入、控制冶煉能耗”、“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集約發展”、“強化技術節能、助推行業降碳”、“優化用能結構、提高能效水平”以及“推動綠色制造、構建循環體系”五方面重點方面共12個具體任務。
圍繞“強化行業準入、控制冶煉能耗” 分別部署了嚴格落實行業準入要求、合理管控冶煉能耗增量2個重點任務;圍繞“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集約發展”分別部署了有序引導低效產能退出、大力發展有色金屬新材料、推動產業集群提能升級3個重點任務;圍繞“強化技術節能、助推行業降碳” 分別部署了研究應用綠色低碳技術、積極推進節能降碳改造2個重點任務;圍繞“優化用能結構、提高能效水平” 分別部署了持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升企業能效利用水平2個重點任務;圍繞“推動綠色制造、構建循環體系”分別部署了大力發展再生金屬產業、構建綠色低碳生產體系、促進行業綠色安全發展3個重點任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