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時值辭舊迎新之際,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2022年度產業發展關鍵詞,以“供應鏈”、“數實融合”、“降本增效”、“制造業升級”、“鄉村振興”和“綠色低碳”等六大關鍵詞作為貫穿過去一年發展主線,結合京東等新型實體企業實踐,對不平凡的2022年進行梳理和總結,為2023年的產業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一:供應鏈
2022年被稱為供應鏈價值元年”,疫情凸顯了供應鏈的重要性,產業和公眾的需求和認知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供應鏈的暢通穩定和可靠性受更多關注。供應鏈進化到“有責任的供應鏈”階段,基礎設施布局和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在實現商業價值、產業價值的同時,實現了更大的社會價值。
關鍵詞二:數實融合
2022年,數實融合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堂“必修課”。如何加快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提升實體經濟“全要素增長率”成為全社會和產業廣泛關注的問題。在數實融合的過程中,一批兼具實體基因和數字技術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應運而生,起到了加速實體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作用。
關鍵詞三:降本增效
成本和效率是實體經濟永恒的主題,2022年,供應鏈基礎設施的完善和一體化、數智化的供應鏈服務在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減少流通環節的同時,還通過智能預測和協同降低企業提升庫存周轉率,提高運營效率;數字化采購優化企業采購流程、提升采購效率、降低經營成本;C2M反向定制模式深度參與產品研發與設計,更加精準洞察消費者需求,大幅提升新品研發效率,縮短新品上市周期,并通過豐富的優質服務創造價值,提升用戶體驗。依托一體化供應鏈和數字技術的發展,中國國實體經濟降本增效的路徑越來越清晰。
關鍵詞四 制造業升級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承擔生產任務的工廠,則構成了產業一個個重要的“生命細胞”。 2022年,中國制造業“集群成鏈”,通過產業集聚效應,更有效的聚集和配置資源,形成了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新格局,為中國的制造工廠帶來了新的可能。數智化供應鏈的發展與賦能成為推動中小制造工廠的發展和轉型的最主要的動力,通過基于供應鏈協同的產業帶模式,實現了產品定義的數字化、生產制造的智能化、庫存管理的線上化以及驅動行銷的精準化,實現中國制造企業在成本、效率、產品、價格、服務各方面全面升級,優質產能加速釋放,“大國質造”價值鏈逐步形成,成為實體經濟增量場。
關鍵詞五 鄉村振興
數智技術正在成為鄉村振興的“新農具”,零售供應鏈能力為鄉村供應鏈提供全面的數智化賦能支持,促進農產品供給側與需求側高效對接;數字化的物流能力為鄉村打造基礎設施,助力構建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鄉村數智
操作系統推動鄉村建設,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數智化、治理現代化與生活智慧化。隨著農村地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以及數字技術的助力,來自全國各地的高質量“地標農產品”讓消費者的餐桌實現快速升級,讓農民實實在在增收,“高質量農產品-消費升級-農民增收”的正循環正在加速運轉。
關鍵詞六 綠色低碳
綠色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最亮的底色。綠色低碳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熱詞之一,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既是企業肩負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巨大機遇。消費者有責任消費意識的提升以及節能、節水等實在型需求帶動供給側加快低碳轉型步伐,在這一過程中,供應鏈的低碳發展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相互賦能,成為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新動能的兩翼。同時,以供應鏈全流程的視角來看各個環節及全局綠色發展的問題成為關鍵,共享供應鏈管理環節上的低碳基礎設施、減碳技術和經驗構筑生態協同減碳的工作模式了實現產業鏈協同減碳的規模效應。
展望2023年,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認為, 2023年會是重拾信心和增長的一年,實體經濟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線上線下商家有機融合、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將共同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的深度融合以及供應鏈價值鏈的融合重構,推動現代產業體系資源配置效率的優化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激發消費活力的同時促進了供給改革和實體經濟高質量增長,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