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廣汽集團(601238)兩項關于電池產業化的重要項目落地。
新設電池公司
據廣汽集團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綠擎電池公司的議案》。同意設立電池公司開展自主電池產業化建設,項目總投資109億元。其中項目公司首期注冊資本為10億元,由控股子公司廣汽埃安、全資子公司廣汽乘用車及廣汽商貿分別持股51%、40%、9%。
據了解,自主電池公司首款產品采用廣汽自主磷酸鐵鋰技術,使電池整包安全性極大提升,同時通過結構優化降低零部件數量和成本。
根據規劃,自主電池工廠將在今年底開工建設,至2025年建成26.8GWh量產線,可覆蓋純電及混動車型市場需求。前期以配套埃安及廣汽集團內企業為主,穩步提升電池市場份額,后續,將積極拓展外部市場,開展市場化運作。
參股公司建設電池生產基地項目
同時,廣汽集團董事會審議還通過了《關于巨灣技研建設電池生產基地的議案》,同意參股公司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簡稱“巨灣技研”)建設電池生產基地項目,量產極速充電動力電池的電芯、模組以及PACK系統,項目總投資36.9億元。
巨灣技研成立于2020年9月,是廣汽集團首家內部孵化技術創新公司,由廣汽集團牽頭,廣汽資本、廣汽研究院先導技術團隊與第三方戰略伙伴持股平臺共同出資成立。
巨灣技研專注超級快充動力電池和新一代突破性儲能器及其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研發實力方面,智慧芽數據顯示,巨灣技研目前共有12件已公開的專利申請,其中7件為發明專利,公司專利布局主要與石墨烯、車輛動力等領域相關。
據了解,巨灣技研研發的5-8分鐘充電80%的“超級快充三元軟包鋰電池”(3C/6C版),已于廣汽埃安AION V Plus車型實現量產,創造了“最快電動汽車充電技術”的世界紀錄。
產能方面,巨灣技研在廣州南沙的電池包工廠目前已全面投產。此外還計劃在廣州黃埔開發區建設研發與生產基地,從事超級快充電芯、下一代新型儲能器件及PACK集成系統的研發和生產,預計一期工程將在2023年完成建設,產能將達8GWh,對應12萬臺車的供應。
維科網鋰電對比發現,計劃新建的研發基地與此次廣汽審議通過的項目建設內容正好吻合。
資本引入方面,今年4月,巨灣技研新增11位股東,其出現了廣西騰訊創投,其持股2.2611%,為第6大股東。廣西騰訊創投由騰訊睿投100%控股,而騰訊睿投的實際控制人是馬化騰,馬化騰對騰訊睿投擁有60%的受益股份及100%的表決權。
5月5日,巨灣技研官方透露公司完成了A輪近10億元人民幣融資,國內多個知名投資機構參與了本輪投資,同時也得到了老股東的追加投資。
廣汽的電池技術
實際上,廣汽集團早已布局電池領域,尤其很是注重對電池技術的研發,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21年,廣汽集團推出三大原創動力電池技術。
其一,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2021年1月15日,廣汽埃安官方消息稱,其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已進入實車量產測試階段。
其二,彈匣電池。2021年3月10日,廣汽埃安發布新一代動力電池安全技術——彈匣電池,歷史首次實現了三元鋰電池整包針刺不起火!
其三,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簡稱“海綿電池”)。據了解,該技術包括“納米復合硅技術”“自修復粘結劑技術”“梯度復合涂布技術”等,讓電池內部的硅負極片像海綿一樣柔軟有彈性,使硅在充放電過程中的膨脹和收縮被限制和緩沖,不會碎裂。
同時,海綿電池也像海綿吸水一樣,讓硅負極發揮大容量的優勢,儲存更多的能量。通過該技術,可以實現鋰離子電池單體電芯體積減小20%,重量減輕14%;未來會進一步將體積和重量都減小和減輕一半以上。
8月30日,廣汽埃安推出了超倍速電池技術和全球充電功率最高的A480超充樁。其中,超倍速電池由巨灣技研歷時7年研發成功,可以做到“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
今年,廣汽又發布了突破型復合電池技術——基于微晶技術的新一代超能鐵鋰電池技術,通過引入第二相正極微晶和三種技術,提升了磷酸鐵鋰電池的性能。
相比一般的磷酸鐵鋰電池,微晶超能鐵鋰單體質量能量密度提升13%,體積能量密度提升了20%;循環壽命可達4000次以上、150萬公里,25分鐘可充至80%電量。這項電池技術將率先搭載到廣汽埃安目前內部代號A02新車型上,預計最早明年上車。
總結
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掌握電池技術才能擁有核心競爭力。當前國內外車企都在構建多元化的電池路線,以改變外供的被動局面,以期打造“自造+外供”的中期供應體系,最終走向自造自供,乃至供給給外部企業使用。
一天之內,廣汽集團兩項關于電池產業化的重要項目落地,體現了其對新能源電池自主生產的高度重視。
未來,廣汽集團將加快實現在動力電池供應上實現擇優外購、合資合作生產、自研自產“三路并舉”,有力保障電池供應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