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內金融科技產業來說,今年是值得被載入歷史的。
先是9月實施《數據安全法》,再是11月落地《個人信息保護法》,無一不是針對數據的采集、處理與存儲。
落實到具體行業,天生與數據“結緣”,并且數字化轉型走在前列的金融業,直接沖在了第一線。
面對數字化轉型,金融機構更迫切了
最初的時候,傳統金融機構通過線下門店宣傳、業務員跑動來達到獲客的目的,并轉化為業務。
但這種模式是有所欠缺的,尤其是在數字化轉型等問題上。而這正是金融科技公司所擅長的。
以中小銀行為例,它們在轉型過程中往往存在人才匱乏、數據治理能力薄弱等問題,此時,與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就成為了一個選項。
依據相關機構發布的《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20)》,與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已經在中小銀行群體成為一種新趨勢。這種合作模式,能夠幫助他們節省資金和時間成本的同時,實現金融業務全流程數字化服務。
在這一塊,作為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信也科技也已經牽手多家執牌金融機構,并推出了多個產品,包括針對獲客難題的“章魚”智能營銷平臺、智能風控平臺“明鏡”、智能質檢系統“犀牛”,以及智能語音機器人“智牛”等等。
與此同時,不僅僅是與第三方金融科技進行合作,越來越多的執牌金融機構也正著手在內部自建團隊,從而協助本體向數字化方向前進。
面對以上現象,用信也科技副總裁陳磊的話來說,也是客觀的反映了執牌金融機構對使用智能新技術的迫切需求。“未來,科技賦能傳統金融機構,應該會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
至于究竟是與第三方合作為佳,還是自建團隊從頭做更好,這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
拋開成本問題,“大家都有各自擅長的點,金融機構子公司最擅長的肯定是對自營業務、對業務核心系統的理解,而金融科技公司擅長的是互聯網客群的理解和運營,以及底層AI、大數據能力在實際場景中的落地。”陳磊表示。
他強調稱,這是一個生態,“雙方之間算不上競爭,更多還是尋求怎樣去合作。”
合規落地,為金融科技劃下邊界,也催生出新需求
不管是金融行業,還是金融科技,“合規”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門檻。
而現在,隨著《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繼出臺,“合規”的話題也再次被推到臺前。
“站在企業的角度,合法合規永遠是第一要務。”陳磊表示。
在法規出臺之后,信也科技也從兩個層面做了嚴格執行,第一個層面是在內部管理上對自己嚴格要求,第二個層面的重點是與消費者、執牌金融機構的交互,包括對數據分類,從流程機制上保障“合規”,以及對數據整個使用過程的嚴格把控。
比如與合作伙伴、執牌金融機構的交互,“其實《數據安全法》也有規定,你要對合作方有一些管控,比如哪些信息能夠交互?交互條件是什么?是要符合什么樣的安全規范?”
而就在這其中,陳磊也看到了一個新機遇。
“舉個例子,我們如何去保障所有敏感數據都會被很好得作脫敏處理、匿名化呢?僅僅靠人肯定是不行的,還是需要一套機制和系統來做這方面的工作。”
在陳磊看來,這里面存在一個可能的機遇,“我們在內部也會去看看怎樣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同時,能夠沉淀出一些可以通用的能力。”
不過在這之前,先行一步受到行業內廣泛關注的是“隱私計算”等。
隱私計算很火,但安全要走前面
可以說,隨著今年的《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正式推行,“如何更安全地合理處理數據”成為一個重要命題。
此時,能夠“在保護數據本身不對外泄露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分析計算”的隱私計算成為了“良方”,具體比如聯邦學習。
就市場規模來看,僅國內隱私計算市場,3年后技術服務營收就有望觸達100-200億元。而在目前,部分頭部銀行都已經開始做聯邦學習的商業化落地,并對相關供應商提出要求,起到了帶動作用。
作為服務執牌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信也科技也正在內部使用聯邦學習技術。
而針對這一技術本身的商業化,陳磊也指出,隱私計算還面臨許多挑戰,“比如速度上還不夠,因為過程中還需要做很多加密和解密的操作,同時還存在通信帶寬上的限制,如何將速度提升上來,可能對商業化是有一定幫助的。”
同時,雖然隱私計算、聯邦學習是為了解決數據“合規使用”的問題,但在使用時,它們也必須在合規的框架上來運行。
而在金融科技領域,“這類平臺,也是需要監管機構來做認證的,只有符合數據安全標準、符合信息保護標準,才能被使用。”
基于這個考慮,“我們正在積極參與相關的行業標準認證,希望能夠通過認證的過程檢視系統的成熟程度。”
陳磊坦言,他們希望發展技術的同時,安全一定要走在前面,符合合規的要求。
此外,如同所有產業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同質化”和場景的亟需深化在陳磊眼中,也是當下隱私計算、聯邦學習正在面臨的問題。
而正是這三點,構成了隱私計算、聯邦學習商業化過程是否順利的關鍵。
最后
距離上一次采訪信也科技,已經過去了一年的時間。
這一年內,我們可以看到在面向執牌金融機構,信也科技的產品和服務也進一步豐富化。而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往軟件服務的技術上,信也科技在今年一腳踏進了硬件領域,推出了智能零售貨柜品牌——購吖。
“(智能零售業務)屬于我們的早期嘗試,從規模來講,已經逐步跳脫了早期的驗證階段,開始慢慢向大規模的商業化走。”陳磊說到。
在原本的金融科技賽道中,信也科技以科技為本、創新為先,持續加大在科技研發領域的投入,自主研發了業務全流程的智能化產品,成功以科技賦能金融機構實現數字化升級,助力金融科技行業可持續發展。而在新開辟的智能零售賽道中,“我們通過全鏈路覆蓋及大數據分析成功運營購吖智能零售貨柜。無論是金融還是零售場景,我們都期待通過業務數字化,實現用戶需求和產品的高效優質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