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能源汽車是節能減排、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國向汽車強國發展的必經之路。在政策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多年來快速發展,產量和銷量增長迅速,市場份額也在持續提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21.5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增長94.4%和92.3%,市場滲透率達到9.4%。
新能源汽車主要以電池作為動力,長期使用會使導致動力電池衰減,當動力電池衰減超過20%就需要更換,一般電池的使用壽命只有5~8年。在過去10年間,我國新能源汽車數量爆發式增長,其中大部分車輛的動力電池都已經臨近淘汰。而且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有量的持續增加,未來淘汰下來的舊電池也會越來越多。預計到2025年,我國每年退役電池數量增長將超過100萬量級。退役電池的處理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動力電池含有多種金屬元素,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但同時廢舊電池也有很高的回收利用潛力。動力電池中的金屬元素具有較高價值,回收利用可以減少資源消耗,減輕我國對此類資源的對外依存度。而且汽車動力電池退役后余能還有70~80%,在其他應用領域仍有較大的利用價值,如儲能、備用電池、低速電動車、電動叉車等。通過降級使用,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可延續數月到數年。由此誕生出潛力巨大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市場。
為鼓勵及推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近日聯合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為梯次產品生產、使用、回收利用等過程提供指導,同時完善梯次利用管理機制。
《辦法》鼓勵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及裝備,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優先進行包(組)、模塊級別的梯次利用,研發生產適用于基站備電、儲能、充換電等領域的梯次產品。同時也要求梯次利用企業應規范開展梯次利用,具備梯次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及必要的檢驗設備、設施,所采用的梯次產品檢驗規則、方法等符合有關標準要求。
對廢舊電池的檢驗檢測是梯次利用的基礎條件,只有對廢舊動力電池的剩余價值進行準確評估,才能提高梯次利用效率,保證梯次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目前我國動力電池檢測技術已經較為成熟,《辦法》規定梯次利用企業需要按照《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余能檢測》(GB/T 34015)等相關標準進行檢測。
但是僅靠梯次利用企業的檢測是不夠的,不同動力電池的內外結構設計、技術規格等都不相同,并且部分廢舊動力電池使用情況并無數據記錄,這不僅加大了梯次利用企業的拆解難度和檢測成本,也會增加操作過程的安全風險和梯次產品的品質風險。針對這一問題,《辦法》還鼓勵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生產企業等與梯次利用企業協商共享動力蓄電池的出廠技術規格信息、充電倍率信息,以及相關國家標準規定的監控數據信息(電壓、溫度、SOC等)。
為保障梯次產品質量,《辦法》還要求梯次產品應進行性能試驗驗證,其電性能和安全可靠性等應符合所應用領域的相關標準要求。
發展廢舊電池梯次利用是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完善,也是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推動。有多少電池進入市場就有多少電池需要梯次利用,在新能源汽車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主要趨勢的情況下,廢舊電池梯次利用的前景可觀。而這也是檢驗檢測行業可以大展拳腳的領域,電池檢測也將隨之發展。
(原標題:新能源汽車電池退役如何處理?五部門共同推進梯次利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