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塑令”政策東風下,可降解材料成市場新寵。也因此,可降解材料成為眾多企業競相入局的“黃金賽道”。然而,可降解材料產業化、規模化良性發展,還面臨三大“攔路虎”,由于我國PLA產業起步較晚,受限于生產技術與成本,并且又因以玉米、木薯、大豆等為原料,糧食消耗巨大,勢必會帶來糧食安全問題。
近些年,伴隨著食品飲料工業快速發展,以及餐飲外賣、快遞行業規模的擴增,滿足不同消費者飲食需求和為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隨之產生大量塑料瓶、食品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制品等“塑料污染”等問題。對此,2020年,我國發布了非常嚴的“禁塑令”,全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
在政策的施壓下,以及人們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的驅動,可降解材料替代傳統塑料正成為一條重要的解決路徑,市場需求量和市場規模逐年快速遞增。有機構預測,未來5年可降解材料的年市場規模或超270億元,需求量相比現在增長30倍以上。目前,可降解材料也成為眾多公司爭搶的“黃金賽道”。
從總體上來看,可降解材料需求主要集中于包裝領域,軟包裝和硬包裝占比合計超過50%。當前,可降解塑料產業鏈主要有三個部分,即設計及關鍵原材料、可降解塑料制品、可降解塑料的應用。其中,PLA、PBAT是可降解材料未來主要發展方向。PLA(聚乳酸)主要以玉米、木薯等為原料加工而成,具有熱穩定性好,抗溶劑性和生物可降解的特點。
但是,PLA(聚乳酸)雖然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等優勢,隨之問題也暴露出來,一是PLA產業在我國起步較晚,面臨著生產技術與成本的雙重難題,二是PLA(聚乳酸)以玉米、木薯、大豆等為原料,這要消耗大量的玉米、大豆等糧食,由此也為國家的糧食安全造成影響,尤其是面對日益增長龐大的市場規模和需求量。
在此背景下,某企業致力于生產技術攻克,研發全降解聚乳酸材料。這種材料主要是以玉米淀粉為原料,通過細菌發酵、化學合成獲得的新型高分子纖維原料,有著耐候性好,強度保持率高,可完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優勢。另外,為了滿足市場對一次性可降解材料需求,該企業以玉米淀粉和薯淀粉為主要原料研制全生物降解一次性餐具,解決了淀粉餐具制造的關鍵技術問題。
還有企業自主開發了“高光純乳酸—高光純丙交酯—聚乳酸”全產業鏈技術,并已形成批量化生產能力。對于以玉米、大豆等為原料帶來的糧食安全問題的破解之道,有公司將廢棄酒槽“變廢為寶”,從中提取軟性蛋白并混合纖維制成可降解包裝,不但具有保鮮度更好、不易被氧化、生產成本低、降解周期短等優點,而且原材料豐富、可循環、可再生。
隨著國內“限塑”、“禁塑”等環保政策的出臺和針對不使用可降解材料的企業處罰力度加強,未來生物可降解塑料實際需求將出現跨躍式增長,前景廣闊。而行業還要持續進行PLA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動產業化,以及尋找更多可用于PLA(聚乳酸)的原材料,緩解以玉米、大豆等為原料產生的糧食安全問題,才能更好地滿足規模化需求,促進可降解材料市場的良性發展。
(原標題:可降解材料面臨三大“攔路虎”產業發展該如何破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