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隨著各地氣溫不斷上升,我國迎來又一波用電高峰。據相關數據顯示,7月14日,全國日用電量達到217.87億千瓦時,刷新歷史紀錄。同時在本輪用電高峰中,華東、華中區域電網,以及廣東、浙江、江蘇等十余個省級電網負荷均創歷史新高。用電量的劇增,給我國電網運維和電力保障帶來新的要求與挑戰。
兩大難題威脅電網安全
眾所周知,要想保障電力的安全、穩定、持久供應,電網運維必不可少。電網運維的關鍵,就是發現電網線路中的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但近年來,在傳統運維模式之下,不管是發現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存在一定缺陷,這使得電網運維效果并不佳。
例如在發現問題方面,傳統電力巡檢主要依靠人力來完成。由于我國電網線路覆蓋面大,人力巡檢很難做到短期內準確的發現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巡檢效率不高,且存在盲區。與此同時,再加上特殊地形、環境等限制,人力成本等制約,巡檢難度不小。
而在解決問題方面,對于電線等電力設施來說,日常運維工作中常會遇到一些較難處理的安全隱患,比如風箏、氣球、塑料袋等異物纏于電線之上,或者馬蜂、鳥類等在電力設施上筑巢等等。這些隱患如果也只依靠人力處理,效果和安全性也難以保障。
綜上,傳統人力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對于電力運維的需求,電力巡檢和電力除障兩方面難題的出現,正成為制約電力發展的“攔路虎”。在此背景下,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兩大難題呢?很明顯,轉變運維方式是關鍵,而用無人機代替人力將帶來破解之法。
無人機正帶來破解之法
俗話說“電力運維靠兩機,巡檢是一機,除障是一機”,無人機不僅能夠深入電力巡檢環節幫助人們更快更準的發現隱患,同時也能親身上陣施展十八般武藝協助人們破除隱患。而這,只需要依靠兩種類型的無人機,其一是巡檢無人機,其二是噴火無人機。
巡檢無人機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憑借高度靈活性和簡易操作性,無人機能從空中對電力設施進行巡檢,能夠更快速、更準確、全方面的發現隱患,也能通過換人將電力人員從危險繁重的巡檢任務中解放出來,并且有效節約巡檢成本,近年來應用屢見不鮮。
而噴火無人機可能就沒那么多人了解了。其實,噴火無人機是由無人機和噴火裝置組合而成的電力運維設備。在日常電網除障中,無人機負責鎖定瞄準位置,噴火裝置中的噴槍噴出特殊油料,再通過噴槍前端的電子打火器點燃形成火舌,能夠燃燒異物快速除障。
日常電力運維中,巡檢無人機能快速檢查和識別出電力設施或線路中的故障,噴火無人機則能從空中的進行除障作業,兩者共同確保了電力電網安全,維護了人們生產與生活的用電穩定。可以說,巡檢無人機與噴火無人機這對組合,正成為電力巡檢的標兵。
常態化發展需注意三點
眼下,隨著我國電網規模的不斷擴展,電力運維需求和任務迎來持續提升與增加,無人機正在迎來“大展拳腳”的好時機,不管對于巡檢無人機還是噴火無人機來說,未來在電力運維領域迎來大規模應用指日可待。但在此之前,要想迎來常態化發展還需關注幾大問題。
首先是各種無人機的普及問題。巡檢無人機普及落地目前還可以,但噴火無人機基本都是由飛手私人組裝,正式的量產應用尚未實現,這導致噴火無人機在應用上遠遠比不上同類型的巡檢無人機。同時,人們對噴火無人機軍事武器的固有印象也在影響其落地,有待進一步加強普及。
其次是各種無人機的功能問題。相比農業植保等領域的無人機來說,電力應用領域的無人機功能較為單一,例如巡檢無人機只是巡檢,噴火無人機只能噴火,要想確保電力相關無人機能夠更深化應用,需要實現一機多用,將巡檢與除障功能進行整合,讓無人機兼具靈活性、實用性和智能性。
此外還有無人機的人才問題。不管是巡檢無人機還是噴火無人機,對于飛手操作性要求都較高,尤其是后者,由于具備一定危險性,更需要飛手具備專業操作知識。但當前,我國無人機飛手還比較欠缺,要想保障無人機在電力領域的常態化應用,加強專業人才建設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