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雅迪集團產品技術研究院技術研發中心首席工程師卓達軍先生接受環保在線專訪,就“雅迪電動摩托車永磁同步輪轂電機增程技術”成功研發背后的故事進行了分享。

卓達軍介紹,電動二輪車進入市場20多年來,共有兩次重大技術突破。第一次是無刷電機問世,僅一年時間就迅速替代有刷電機,解決了電機扭矩問題和可靠性問題,促進了電動二輪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影響深遠。
“第二次就是這次雅迪電動摩托車永磁同步輪轂電機增程技術問世。”卓達軍表示,該技術解決了兩大主要的特性,即動力系統高速和大扭矩不能兼顧的問題。
該技術大幅提升各工況點的效率,還具備能量回收功能,使得電動車在不同路況續航里程增加30%-40%,根本性解決了電動二輪車續航里程短的問題。
據卓達軍介紹,2019年7月,原理樣機試制成功經過簡單調試,臺架測試結果所有技術指標均達到設計任務書要求,裝車后路試結果續航里程達到83.8公里。
然而,新技術的成功研發并非一帆風順。“原理樣機成功后,我們果斷投下了大量正式模具,等工程樣機試制時,發現導磁鐵芯和SMC復合材料輪轂粘接工藝難度非常大,導磁鐵芯在高溫時容易脫落,膠水固化周期太長,幾乎無法量產。這些工藝問題的難度大大超出我們的預期。”卓達軍說。
歷經6個月的艱苦攻關,2020年3月份,帶燕尾結構、免切削加工的SMC符合材料輪轂成功研制,這才使得工藝問題真正解決,并實現了自動化生產。
針對本次技術的重大突破,卓達軍強調,主要的因素在于——不忘初心。“企業就是為用戶解決問題的。企業存在的意義就是不斷為用戶創造價值。我們董事長董經貴先生有句名言:心里裝著消費者,企業就不會有風險。電動二輪車行業,消費者大的痛點是里程焦慮,這個問題解決了,銷量、利潤都是順帶的。”
新技術成功研發后,卓達軍和團隊繼續投入了另外一場戰斗,那就是技術的快速應用于推廣,計劃在5年內推廣1億套增程系統。
卓達軍不無自豪地說,當1億套增程系統進入市場后,每年可以節電42億度,加上輸變電損耗,一年少發電52億度,節約標準煤17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27萬噸、二氧化硫3.4萬噸,同時也帶動行業升級。
正如卓達軍所說,技術物化是研發人員大的追求。讓我們期待雅迪電動摩托車永磁同步輪轂電機增程技術,給電動車行業帶來更多驚喜,推動其更好更快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