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市場結構持續分化,未來我國生物醫藥市場占比將逐漸擴大,行業市場規模呈現逐年增長趨勢。數據預測,2016-2021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將保持16.4%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21年,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將達到3269億元。隨著市場對生物醫藥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生物制藥領域的迅猛發展,行業對生物制藥工藝技術以及裝備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制藥工藝在選擇上更加趨近于節能環保、循環利用、智能自動化等。如今隨著節能環保政策的深入,生物制藥在末端處理上,如何能更加節能的處理好污染物更是成為藥企目前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據悉,連續滅活處理設備隨著技術的突破,被推到風口浪尖。
傳統滅活處理工藝存在一定短板
目前我國在生物醫藥領域重點發展包括基因工程藥物,活性蛋白與多肽類藥物,中草藥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發酵生產,各種疫苗,單抗及酶診斷和治療試劑、靶向藥物等。這些領域的制藥工廠在實驗以及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生物廢水,而生物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細菌、蛋白、以及細胞等對環境有害的雜質,未經處理的生物廢水直接排出會影響到周圍的環境。為了防止感染的細菌、蛋白、細胞隨著廢水向外排出,生物廢水在進行排放之前須經過滅活處理。
通常在處理生物活毒廢水問題上,用到的滅活工藝包括加熱滅活、化學滅活、紫外滅殺等,企業一般選擇可追溯的、可驗證的加熱滅活作為主要處理工藝。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傳統滅活處理工藝均存在一定的短板,其不僅處理時間長,死板,而且還通常伴有一系列問題。如廢液中的蛋白預熱會凝固成絮狀或團裝固體,堵塞管道或掛壁;蒸汽用量大;處理車間異味明顯;冷卻水用量大;蒸汽供給中斷后需要重新再處理等。
再以化學滅活為例,該工藝不僅處于手工操作水平,工作效率較低,而且在操作過程中需要向廢水中投加化學藥劑,而化學藥劑的添加會造成廢水的二次污染。
連續滅活處理設備有效解決能源消耗問題,備受關注
近年來,我國通過日積月累,生物制藥行業整體水平實現顯著提高。但是在生物制藥領域中,更是有大量的有毒廢水需要滅活后排放,而目前大部分是間歇性完成的,這種間歇性滅活方法往往存在能耗高、不易控制等,從而造成滅活不徹底等問題。
為解決生物制藥廢水排放問題,我國制藥設備行業也在不斷的進行探索,其中連續滅活處理設備受到業內的廣泛關注。據了解,新型生物制藥廢水連續滅活處理裝置安全性和穩定性更高,具有能耗低、滅活效果好等特點,更好的滿足了生物制藥企業使用需求。如某企業設計開發的一系列連續滅活處理設備,便有效解決了傳統滅活設備的能源消耗問題、空間占地問題,維護和操作問題等。
“廢水收集后,先預熱,然后進入保溫區進行滅菌處理,滅完菌后廢水熱量相當高,于是再將這部分熱量回收利用,用于后續廢水的預熱,這樣對于后續廢水加熱至滅活溫度,就能節約大量蒸汽用量,而滅活好的廢水經過換熱,也可以省去冷卻水的使用。”上述企業表示,其連續滅活處理設備具有雙重節能作用,即既節省了加熱段蒸汽的使用,也可以做到不需要冷卻水進行降溫。另外,設備還具有自查功能,啟動前,設備會檢查確定管路有沒有堵塞,滅活溫度有沒有達到所設定的值,確保萬無一失后,設備才會進行滅活處理。
生物制藥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未來將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但是生物制藥在生產過程中也會產生出含有病原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的廢水,這些廢水對環境以及人類健康會造成嚴重危害。近年來,我國隨著節能減排等政策的推進以及生物制藥行業的蓬勃發展,生物制藥廢水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業內表示,連續滅活技術在處理生物制藥類廢水,特別是大型疫苗生產線的廢水滅活處理上實現了巨大的突破,應用將越來越廣。
(原標題:生物制藥廢水處理工藝實現新突破:連續滅活設備可雙重節能)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