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網 行業動態】
隨著無人機越來越小,價格越來越便宜,更多的人開始選擇購入這一拍攝、娛樂“神器”。不僅消費級無人機愈發普及,工業級無人機也在各行各業實現了廣泛應用。然而,劍有雙刃,事有兩面,無人機帶來便利與變革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無法忽視的安全隱患。
據日媒報道,近期日本無人機擾航事件逐漸多發。繼10月19日、11月7日兩天日本關西機場發生無人機干擾事件,造成部分跑道被迫關閉后,9日該機場上空再次出現了無人機的蹤影。相關人士表示,此次已經是3周內發生的第3起。

新一次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早上8時左右,工作人員發現機場跑道上空有疑似無人機的蹤影。為此,機場方面緊急叫停多路航班,并關閉數條跑道,使得大批旅客行程及正常秩序被打亂。在確認飛行安全后,機場于一個小時左右后恢復了航機的起降。
不只是日本,近些年來,無人機干擾航班正常起降的新聞屢見不鮮。
2017年,中國成都雙流機場連續出現無人機擾航,造成34個航班備降、40多個航班延誤;2018年12月,倫敦蓋特威克機場24小時內共發現50架次無人機飛入,機場被迫關閉。據統計,該事件使蓋特威克機場關閉了3天,取消了657架次航班,超過10萬名旅客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美國紐瓦克自由機場、阿聯酋迪拜機場和愛爾蘭都柏林機場均發生過無人機入侵導致的機場關閉或航班延誤等情況,對機場運營、旅客出行造成了惡劣影響,對航空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難道無人機擾航問題就真的沒法解決了嗎?當然不是。從目前各國的應對措施來看,主要是法律與技術雙管齊下。
法律是監管無人機擾航問題的基石。自從無人機頻頻曝出各種擾航、傷人等事件以來,不堪其擾的航空公司紛紛呼吁更加嚴厲的無人機相關立法和執法。為此,各國均加快了相關立法進程,持續推出一系列法規、政策對無人機使用強化監管。
在我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民用無人機駕駛航空器經營性飛行活動管理辦法》、《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管理規定》等多部無人機相關法規已經出臺實施。8月2日,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在北京正式發布《民用機場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監測系統通用技術要求》,為民用機場采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監測提供了基本依據。
不僅是法律監管,技術應對也是十分重要的。此前,廣州白云機場對外宣布由防御式偵測預警系統和無人機干擾系統兩大部分組成的蒼擒無人機偵測防御系統正式投入試運行。據悉,該系統主要針對影響航空安全的無人機、航模等升空物體,可實現360度全防區域的偵測和預警,支持24小時無間斷監控和記錄。
在國外,遭受無人機干擾影響的新西蘭奧克蘭機場計劃在跑道盡頭安裝專門探測無人機的雷達,以確保在方圓9公里和高度500米空域內隨時監測到無人機;鑒于關西機場等遭受無人機擾航產生的巨大不利影響,有消息稱,日本政府有意引進能探測無人機的感應器等系統,并與機場管理公司等強化合作機制,以加強對無人機的管制。
雖然解決無人機黑飛、擾航問題無法一蹴而就,但是相信隨著反無人機技術的進步、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以及無人機飛手綜合素質、法律意識的提升,未來無人機飛行必然更加合規,從而避免對航空安全與公共安全造成威脅。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