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網絡的部署與發展對于加速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釋放信息消費巨大市場空間,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我國在若干個城市發放5G臨時牌照,使大規模的組網能夠在部分城市和熱點地區實現,同時加快推進終端的產業化進程和網絡建設。
值得玩味的是,各大運營商在火力全開部署5G的同時,也將目光聚焦于AR技術,并介入安防領域。究其原因,可歸為AR集成眾多計算機科技和圖形圖像學技術,包括空間定位追蹤、圖像識別、人機交互、云端存儲、數據傳輸等領域,對于安防有著天然的適應性,高速傳輸的5G時代,AR安防前景可期,電信運營商紛紛涉獵,以“近水樓臺先得月”。
中國電信將VR/AR列入5G行業應用(包括智慧警務、智慧交通、智慧生態、智慧黨建、媒體直播、智慧醫療、車聯網、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能制造)中的“服務美好生活”類別。以2019年為例:1月21日,諾基亞貝爾攜手中國電信成功展示了基于5G網絡和5G終端的端到端AR公共安全解決方案;4月28日,杭州“5G+”行動聯合發布會上,中國電信展示5G+AR智能安防警用頭盔甚為亮眼。戴上智能警用頭盔,便可快速識別面前經過的人,同時眼前會立即出現相應的身份信息。
中國聯通也不甘落后:2018年3月,中國聯通、Rokid若琪聯合展出擁有語音交互、人臉識別等功能的AR眼鏡;2019年數字中國峰會上,中國聯通在“智慧安防”板塊,展出基于5G的無人機、移動布控球、固定攝像機、AR警務頭盔等產品,其中,智能頭盔可實現無盲點全景監控、AI智能比對、AR顯示、語音翻譯等功能,通過與公安系統的聯動,實現智慧新警務;5月底,中國聯通北京公司及研究院與梟龍科技(將AR應用于軍工、安防和工業三大領域)在5G+AR方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5G+AR應用聯合實驗室,助推5G技術在AR遠程協助、AR智慧巡檢、AR智慧安防等多領域進行融合。
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李可認為,5G到來之后,針對大帶寬的業務很典型的就是高清視頻、AR、VR為代表的大視頻應用。2018年之前中國移動重心在Colud VR上,之后轉移到Cloud AR。
2018中國移動合作大會上,亮風臺(AR產品與服務提供商)作為“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合作伙伴”,展示“5G+AR智能城市管廊維護”應用。2019年5月,廣東移動聯合UCloud、亮風臺在實驗室環境下,開展5G+AR測試。測試結果顯示,5G不僅降低網絡延時,還提升了畫面清晰度,實現超保真的視頻畫面效果。
結語:AR終端是人機交互、計算機視覺、顯示技術的集大成者,安全泛在、靈活智能的5G網絡將術改變我們和移動設備間的關系,為AR終端提供堅實支撐。據Digi-Capital報道,到2022年,AR設備數量將接近35億部,收入達到850-900億美元,中國將占據1/4的份額。隨著AR市場更加務實,5G技術成為AR技術落地的重要抓手。未來5G和AR又將碰撞出哪些新火花?我們且翹首以待。
(原標題:5G應用蓬勃發展 通信運營商瞄準AR)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