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本站原創】曾幾何時,自動駕駛還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而現在,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展開了密集測試,量產車型陸續公布,付費服務也相繼推出。這不由得讓人感覺,自動駕駛時代已來,自動駕駛汽車正式上路已經為期不遠。
自動駕駛汽車何時上路?聽聽司機和乘客怎么說
的確,從目前來看,搭載輔助駕駛系統的車輛越來越多,自動駕駛技術初步達到了L4級別,關于自動駕駛的新聞也愈發火熱。在輿論宣傳下,不只是業內人士,普通民眾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的了解也逐步增多,具體態度不一。
主流觀點認為,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將提升汽車行駛安全,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同時,自動駕駛汽車的規?;占耙矊⒋偈菇煌ǜ鼮轫槙?,車輛之間能夠通過車聯網通信來分享路況及管制信息,從而更好地規劃路徑,避免加劇擁堵。
要想實現自動駕駛汽車帶來的美好愿景,顯然并不容易。2018年以來,與自動駕駛汽車相關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涉及一眾自動駕駛企業,輕則造成駕駛員受傷,重責造成行人死亡,引發了廣泛關注。受此影響,民眾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的信賴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在美國。
據美國汽車協會(AAA)的調查報告顯示,多起自動駕駛汽車相關交通事故造成了連鎖反應,使得美國民眾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的態度產生巨大轉變。有近75%的美國消費者表示,他們對于乘坐自動駕駛汽車感到恐懼。此外,千禧一代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支持度也呈現下降趨勢。
不過,根據福特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人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態度要比美國人樂觀得多。同樣較為樂觀的還有巴西、印度等國民眾。究其原因,一方面自動駕駛汽車交通事故基本都發生在美國,另一方面新興經濟體國家的民眾對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普遍較高。
日前,筆者在出行時恰巧遇上了兩個人在議論自動駕駛話題,其中一位是準備上班的公交車司機,另一位是退休老大爺,曾經開過貨車,他們交談中的部分觀點頗具價值。
公交車司機表示,如今愿意從事公交駕駛行業的人有所下降,而自動駕駛汽車發展很快,有可能將進入公共交通領域,接下來幾年內自動駕駛公交車投入運營也是有可能的。對此,老大爺認為,公交車司機需要面對各種復雜情況,在應對乘客、處置緊急事件方面,自動駕駛汽車還沒有辦法解決,因此司機的存在還是有必要的。
老大爺對于自動駕駛汽車上路的問題也提出了質疑。他認為,現在普通汽車還是主流,遠遠沒有達到大規模淘汰的時候,自動駕駛汽車短期內也難以大量上路。而且,道路情況復雜多變,無論是駕駛習慣不好的司機,或是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非機動車,都有可能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正常行駛造成影響。
針對老大爺的這一看法,公交車司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提出,自動駕駛汽車要想和普通汽車共用現有的道路,在短期內不太現實。為了避免和其他交通工具互相影響,可以為自動駕駛汽車開設專門的行駛通道,例如現在的公交車專用道。這樣將能夠大化減少對自動駕駛汽車上路的影響,有利于自動駕駛汽車的加快普及。
雖然公交車司機和退休老大爺的討論沒那么全面,但是確實也涉及到了自動駕駛汽車在上路過程中的一些核心問題。比如,如果自動駕駛車輛開始正式上路,那么是否馬上要取消司機這一職位呢?為了加強自動駕駛汽車行駛安全保障,提供更多便利,開設專門的自動駕駛車道是否具有可行性?
當然,自動駕駛汽車的上路牽涉到方方面面,具體如何做出規劃、安排,如何進行管理,還需要政府部門、業內企業、行業專家和交通參與者一道來尋找出更適合的方式,制定出更完善的制度。隨著法律、基礎設施、技術等短板持續彌補,相信自動駕駛汽車上路進程將有望進一步加快。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