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本站原創】當前,我國醫療行業正加快向著現代化模式轉型,在疾病預防和疾病控制方面,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所起到的作用變得日益明顯。
醫療產業發展狀況受關注 大數據助力疾病防控
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穩步開展,我國的醫療健康事業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在業內人士的大力推動下,我國各地區的基礎醫療設施日益完善,醫院等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的就醫環境也越來越舒適。不管是在疾病防控階段,還是在疾病治療階段,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已經越來越多的融入醫療行業的具體發展進程之中。
大數據推動醫療行業向現代化模式轉型
在經濟、科技一體化的今天,我國的醫療健康行業已經開啟了大數據的新征程,行業大數據已經在經濟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在醫療行業,大數據技術的出現使臨床診斷、遠程監控、藥品研發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醫療行業在新興技術的沖擊下正加速轉變。
從總體來看,由于我國大數據基礎建設尚未完善,目前國內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市場仍以基礎建設為主。2015年,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市場規模約320億元,占醫療健康大數據行業的比重約為60%。可見,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在整個醫療建設事業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從細分應用來看,我國的健康醫療大數據主要有管理信息大數據、臨床信息大數據、院內信息大數據、區域醫療資源大數據等多個應用場景。由于側重點不同,這些細分應用在發展過程中也呈現出各自的特點。在國家在有關部門的推動下,我國的醫療建設也進入了新時期。
自今年年初以來,我國各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健康醫療行業的發展給予引導。2018年1月,我國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式發布了《關于印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該通知提出自2018年起,醫療機構要建立預約診療、遠程醫療、臨床路徑管理等多項制度。
在政策的正確指引下,目前我國已經有十余座城市進入了大數據醫療新階段。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病歷、影像、診斷報告等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并形成電子病歷及健康檔案。通過大數據技術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分析,醫院等醫療機構能夠地分析病人的體征、治療費用,并有針對性的采取治療措施。
大數據促使疾病防控效果進一步提升
據專家分析,大數據除了在疾病治療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外,在疾病防控方面也優勢顯著。實際上,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會經歷一個比較漫長的蟄伏期,如果能提早發現某些疾病的存在,就可以及時制定較為適宜的治療方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對于一些比較偏遠的城市和地區而言,醫院等醫療機構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進行醫療經驗共享和交流。
舉例而言,在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等常見的慢性病的預防方面,醫療結構可以將同種類型的治療方案匯集到統一的系統之中。通過大數據調取相關的治療記錄,醫生可以提前預測某種疾病發生的時間,并做好相應的預防準備。
正是由于看準了大數據在疾病治療和疾病預防領域的價值,國內許多企業紛紛進軍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目前,我國的健康醫療大數據供應商主要由老牌互聯網大數據巨頭和傳統醫藥企業組成。英特爾、微軟、戴爾、思科、IBM、MEC等老牌互聯網大數據巨頭主要為國內大型醫院提供服務,東軟、東華、方正等企業主要服務于大中型醫院及相關衛生機構。
在這些企業的推動下,我國大數據在醫療行業的應用程度正不斷深入,技術升級速度也不斷加快。據專家分析,近幾年大數據在新藥研發、藥品營銷流通、臨床輔助診斷等方面的商業價值、產業價值和民生價值已經逐漸釋放出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來自全國各個城市和地區的患者將獲益。
與此同時,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融合使用也有助于治療效果提升。我國智慧醫療云平臺的構建主要是以人口信息數據庫、電子病歷數據庫和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等三大數據庫為支撐,將這些數據上傳至云平臺后,醫生可以全面分析某一時段某種疾病發生的狀況,進而對某種疾病進行專門的探討和研究。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我國傳統醫療行業將加速向著現代化模式轉型。對于復雜疾病而言,傳統“一刀切”的治療模式已經不再符合實際需求。基于大數據分析、以基因測序為主的醫療可以檢測人的遺傳信息,并針對不同的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因此,基于大數據的健康醫療無疑是未來醫療行業的一大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