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當前,人工智能發展成為主流趨勢,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力也不斷上升。面對人工智能未來競爭,硅谷諸多公司都開始研發新一代計算機芯片,微軟和谷歌也不例外。
我們的未來似乎越來越清晰:人工智能無處不在,滲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技術的推動下,醫療保健、制造業將更加,諸如增強現實技術和自動駕駛汽車也會成為現實。
但隨著仍供智能技術的發展,其已經到達了一個瓶頸:也就是說目前的計算機在運算能力方面還不夠強大。誠然,我們對人工智能的關注往往集中在功能強大的算法上,卻忽略了新一代計算機芯片的研發,而這恰恰是決定人工智能未來的主要方面。
有一個關鍵點已經顯示出這一需求是多么強大。軟件公司谷歌以及微軟已經開始自行研發人工智能芯片。此外,有不少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也在致力于相關芯片的研發。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僅會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會重塑整個芯片行業。
上周末,微軟曾透露了其人工智能芯片研發細節。在夏威夷舉辦的計算機視覺會議上,負責計算機視覺研究工作的微軟執行副總裁Harry Shum向與會者展示了專門為增強現實頭戴設備HoloLens打造的新型芯片。Shum通過手部動作跟蹤演示了該芯片的強大功能,其包括定制化的模塊設計,兼容能夠率進行語音和圖像識別的深度學習軟件。
早在微軟宣布研發人工智能芯片之前,谷歌就于2016年發布了自家的深度學習專用芯片。谷歌研發的專門用于張量處理單元的TPU芯片能夠讓公司云端機器更地進行深度學習。該公司今年早些時候表示,由于語音識別技術的需求飆升,谷歌削減了15家數據中心建設。谷歌于今年5月份宣布,其已經開發出功能更為強大的TPU芯片,并將向其客戶提供芯片租賃服務。
微軟雖然專門為Hololens打造了專用的深度學習處理芯片,但并不意味著微軟也需要從頭打造自己的服務器芯片,從而與谷歌的TPU芯片進行競爭。早在幾年前,微軟已經使用可編程門陣列技術進行深度學習,讓云計算的運行更加,相關算法的運行速度更快。微軟計劃于明年向其云客戶提供這些服務。但近有媒體問及微軟是否會研發像谷歌那樣的服務器定制芯片時,微軟負責可編程門陣列技術的主管Doug Burger并沒有否認。他表示用于研發Hololens深度學習芯片的產品線也可以用于研發服務器芯片。
無論是微軟還是谷歌,其動作都是人工智能芯片行業的典型發展,這對于諸如英特爾和英偉達等傳統芯片廠商也是一種競爭。此外,蘋果也已經花費數年時間為其移動設備設計新型芯片,目前業界認為其也在開發芯片,從而讓iPhone能夠運行人工智能程序。而包括Groq在內的很多創業公司也都在研發深度學習芯片,據悉Groq是由谷歌前TPU工程師創辦的。半導體行業研究公司Linley Group創始人Linley Gwennap表示,“諸如英特爾以及英偉達等傳統芯片制造商正在竭力保持銷售優勢。我們發現很多云計算公司以及初創企業正在迎頭追趕,因為他們通過自己的數據中心看到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圖形芯片制造商英偉達近年來銷量和利潤飆升。但是Gwennap指出,英偉達更多的是對現有芯片設計進行改進,而非從頭開始打造新的深度學習芯片。
芯片制造商英特爾也在人工智能領域頻頻發力。去年夏天英特爾收購了一家名為Nervana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目前英特爾正在利用該公司技術開發專門的深度學習芯片。英特爾擁有世界上復雜且昂貴的芯片產品線。然而,這對于其研發人工智能芯片既是優勢也是劣勢。
人工智能芯片初創企業Graphcore創始人兼執行官Nigel Toon表示,“我們所做的要更為簡單,因為我們可以從頭開始。”上周該公司宣布獲得融資3000萬美元,其中包括谷歌DeepMind研究部門執行官Demis Hassabis的投資,此外其還獲得了來自OpenAI幾位高管的投資。
從另一方面來說,大型的云計算公司在研發人工智能芯片時,可以有效借助自身在機器學習業務方面的豐富經驗。谷歌TPU項目工程師Norm Jouppi指出,“谷歌大的優勢在于我們芯片研發人員可以與應用程序開發人員攜手共進,比如說如何讓語音識別技術以及谷歌街景效果更好。當你專注于客戶需求時,將有效縮短研發芯片的時間。”
毫無疑問,無論是谷歌還是微軟,其都在軟件業務的基礎上研發自家芯片。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硅谷的基礎行業——芯片業正在悄然重塑。
原標題:人工智能開始改變硅谷 谷歌微軟也被逼研發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