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阻測量(Ω):0—2×1019
電流測量(A): 10-16—2×10-4
額定電壓(V):10,25,50,100,250,500,1000
顯示:3 1/2位大屏帶背光數字顯示
*測量定時功能:1-7min自動讀數鎖定
*誤操作報警功能:有
*防濾波干擾功能:有
*電 源:內置可充電電池
外形尺寸(mm):320×290×115( l×b×h)
質量(重量):3KG
使用環境:溫度:0-40℃,相對濕度<80%

一、薄膜表面電阻率測試裝置實驗目的
1. 了解聚合物體積電阻和表面電阻的物理意義;
2. 掌握ZST-212型超高電阻計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原理
l 聚合物的導電性,通常用與尺寸無關的體積電阻率(ρv)和表面電阻率(ρs)來表示。體積電阻率ρv表示聚合物截面積為1cm2和厚1cm的單位體積對電流的阻抗。
ρv=Rv S/h (1)
式中,Rv為體積電阻;S為測量電極的面積;h為試樣的厚度。
表面電阻率ρs 表示聚合物長1cm和寬1cm的單位表面對電流的阻抗。
ρs=Rs L/b (2)
式中,Rs為表面電阻;L為平行電極的長;b為平行電極間距。
電導率是電阻率的倒數。電導是表征物體導電能力的物理量。它是在電場作用下,物體中的載流子移動的現象。高分子是由許多原子以共價鍵連接起來的,分子中沒有自由電子,也沒有可流動的自由離子(除高分子電解質含有離子外),所以它是優良的絕緣材料,其導電能力極低。一般認為,聚合物的主要導電因素是由雜質所引起,稱為雜質電導。但也有某些具有特殊結構的聚合物呈現半導體的性質,如聚乙炔、聚乙烯基咔唑等。
當聚合物被加于直流電壓時,流經聚合物的電流最初隨時間而衰減,最后趨于平穩。其中包括了3種電流,即瞬時充電電流、吸收電流和漏導電流(見圖1)。

(2)吸收電流是經聚合物的內部,且隨時間而減小的電流。它存在的時間大約幾秒到幾十分鐘。吸收電流產生的原因較復雜,可能是偶極子的極化、空間電荷效應和界面極化等作用的結果。
(3)漏導電流是通過聚合物的恒穩電流,其特點是不隨時間變化。通常是由雜質作為載流子而引起。
由于吸收電流的存在,在測定電阻(電流)時,要統一規定讀取數值的時間(1min)。另外,在測定中,通過改變電場方向反復測量,取平均值,以盡量消除電場方向對吸收電流的影響所引起的誤差。
三、實驗設備和材料
本實驗使用ZST-212型1017Ω超高電阻10-14A微電流測試儀,它是一種直讀式的測超高電阻和微電流的兩用儀器。測量范圍為1×106~1×1017Ω,共分8檔。電壓共分5檔(10V、100V、250V、500V、1000V),比較試驗時應采用相同電壓,絕緣電阻高的材料選用高電壓。儀器面板如圖2所示。

1-指示表;2-倍率選擇開關;3-測試電壓選擇開關;4-“+”、“-”極性開關;5-“放電-測試”開關, 6-指示燈;7-電源開關;8-滿度調整旋鈕;9-“0、∞”旋鈕;10-“輸入短路開關”;11-高壓端鈕(紅色);12-接地端鈕;13-輸入端鈕;14-測量端;15-接地端;16-高壓端 17-Rs-R旋鈕。
儀器的倍率選擇量程從1×102~1×109,轉換量程應從小到大。本儀器一般情況下不能用來測量那些一端接地的試樣的電阻。在測試時,儀器及試樣應放在高絕緣的墊板上,以防止漏電影響測試結果。
使用三電極系統測試絕緣材料的體積電阻Rv和表面電阻Rs時,可按圖3接線。

儀器所附3個電極的尺寸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機部部標JB 903-66絕緣材料通用電性能試驗方法的規定。若要進行升溫測試,則其電極及加熱裝置與介質損耗測定相同,也可把電極放在恒溫箱中進行測定。
當被測電阻高于1010?時,應將試樣置于屏蔽箱內,箱外殼接地,以減少外界的影響。
標準試樣為注射成型所得的直徑為100mm的大圓餅,試樣表面應光滑、清潔,并預先在(25±2)℃、相對濕度65%±5%的環境中存放16h以上。
四、薄膜表面電阻率測試儀實驗步驟
(1)準確測量下列數值:
1)實驗溫度及濕度。
2)按圖3所示,測量主電極直徑D1,保護環直徑D2。
3)試樣的厚度,用游標卡尺測量3個點的平均值,有效數字取兩位。
(2)測試前準備工作
開機前面板上的各開關位置應如下:
1 )測試電壓開關置于“10V”;
2)倍率開關置于低檔位置(1×102);
3)“放電-測試”開關置于“放電”位置; ‘
4)電源開關置于“斷”的位置;
5)輸入短路開關置于“短路”;
6)極性開關置于“0”。
(3)檢查測試環境的溫度和濕度
當環境濕度高于80%以上時,測量較高的絕緣電阻(大于1011?)時,可能會導致較大的誤差。
(4)檢查交流電源電壓
電源電壓應保持在(220±20)V,必要時使用穩壓器調節。
(5)接線
按圖3放好試樣,連接儀器線路:
1)用接地線把電極箱接地端與高阻計接地端連接好,接上電源的地線(見圖2)。
2)脫下輸入端6的保護帽,用測量電纜線將輸入端6與電極箱測量端14連接。
3)用高壓接線把高壓端8與電極箱高壓端16連接。
4)接通儀器電源,開啟電源開關,指示燈發亮,并有蜂鳴聲。如發現指示燈未亮,應切斷電源,待查明原因后方可使用。
(6)儀器預熱
接通電源預熱儀器30min,將極性開關置于“+“處,此時可能發現指示表指針會偏離 “∞”及“0”處。慢慢調節“∞”及“0”電位器,使指針指向“∞”及“0”處,直至不再變動。
(7)調節儀器靈敏度
將倍率開關由×102位置轉至“滿度”位置,把“輸入短路”開關下撥至“開路”,這時指針應從“∞”位置指向“滿度”,即“1”位置。如果偏離,則調節“滿度”電位器,使之剛好到“滿度”。然后再把倍率開關撥到×102處,輸入短路上撥至“短路”,指針應重指于“∞”及“0”處。否則再調節電位器。反復多次,把儀器靈敏度調好。在測試中應經常檢查“滿度”及“∞”,以保證儀器的測試精度。
(8)測試步驟
1)將試樣放入電極箱的三電極間,注意勿使測量電極與保護電極相接觸,以免燒壞儀器的晶體管。上、下電極的中心處對齊。
2)將測試電壓選擇開關置于所需要的電壓擋,對于聚合物材料,一般先選100V,測不到時再轉250V、500V或1000V。
3)將“放電-測試”開關置于“測試”擋,短路開關仍置于“短路”,對試樣充電30s,然后將輸人短路開關撥下,讀取1min時的電阻值,作為試樣的絕緣電阻值。讀數完畢,立即把短路開關撥上“短路”,“放電一測試”開關置于“放電”擋。
若短路開關撥下時,指針很快打出滿度,應立即將輸入短路開關撥到“短路”,“放電一
測試”開關撥到“放電”,待查明原因再進行測試。
當輸人短路開關撥下后,如發現表頭無讀數或指示很小,可將倍率開關升高一擋。逐擋升高倍率,直至讀數清楚為止(應盡量取在儀表刻度上1~10的范圍讀數)。
4)放電30s,把電阻量程退小一擋,重復步驟②,共測量3次。
5)按2)、3)、4)步,在室溫下分別測試試樣的3個Rv及Rs值,取其算術平均值。
6)試樣測定完畢,即將“放電-測試”開關撥到放電位置,輸入短路開關撥至“短路”,取出試樣。對電容量較大(約在0.01μF以上)的試樣,需經1min左右的放電,方能取出試樣,否則可能受到電容中殘余電荷的襲擊。
7)儀器使用完畢,先切斷電源,將面板上各開關復原。
五、數據處理
原始數據記錄:
室溫: 濕度:
1 | 2 | 3 | 平均值 | |
樣品厚度/cm | ||||
Rv / ? | ||||
Rs/ ? | ||||
ρv/Ω﹒cm | ||||
ρs/Ω﹒cm |
ρv=Rv S/h

和 ρs=Rs

式中,h為試樣厚度,cm;D1為測量電極直徑(本儀器為5cm);
D2為保護電極內徑(環電極)直徑(本儀器為5.4cm)。
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