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化學成所含成份十分復雜,既有含有多種有效成份,又有無效成份,也包含有毒成份。提取其有效成分并進一步加以分離、純化,得到有效單體是中藥研究領域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中藥提取就是利用一些技術限度提取其中有效成份,使得中藥制劑的內在質量和臨床治療效果提高,使中藥的效果得以限度的發揮。
中藥提取物是融合現代制藥新技術的新型中藥產品,它是通過對凈藥材或炮制品經浸出、澄清、過濾、蒸發等方法提取、純化而制成的供中成藥生產的原料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在藥品、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諸多領域都被廣泛應用,因而帶動了一大批相關產業。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用于重要提取分離的技術不斷創新,有超臨界流體萃取法、膜分離技術、超微粉碎技術、中藥絮凝分離技術、半仿生提取法、超聲提取法等,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以及特點,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列舉幾個方法做介紹。
1、超臨界流體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法是利用超臨界狀態下的流體為萃取劑,從液體或固體中萃取中藥材中的藥效成分并進行分離的方法,其原理在于以一種超臨界流體在高于臨界溫度和壓力下,從目標物中萃取有效成分,當恢復到常壓常溫時,溶解在流體中成分立即以溶于吸收液的液體狀態與氣態流體分開。
2、膜提取分離技術:膜提取分離技術原理在于利用化學成分分子量差異而達到分離目的.在中藥應用方面主要是濾除細菌、微粒、大分子雜質(膠質、鞣質、蛋白、多糖)等或脫色。該工藝與傳統的醇流工藝比較省去了醇沉工藝中的多道工序,達到除雜的目的,仍然保持了傳統中藥的煎煮和復方配伍具有侵膏干燥容易、吸濕性小,添加賦形劑少,節約大量乙醇和相應的回收設備,縮短生產周期,減少工序及人員,節約熱能等特點。
3、超微粉碎技術:超微粉碎技術是利用超聲粉碎、超低溫粉碎技術,使生藥中心粒徑在5~10μm以下,細胞破壁率達到95%。藥效成分易于提取也容易被人體直接吸收,這種新技術的應用,不僅適合于各種不同質地的藥材,而且可使其中的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來,從而使藥材成分的溶出和起效更加迅速*。中藥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與藥物粉碎度有關,對不同粉碎度的三七進行了體外溶出度試驗。結果表明三七藥材45min溶出物含量和三七總皂甙溶出量大小順序為:微粉>細粉>粗粉>顆粒。
隨著制藥行業現代化進程的發展,中藥提取的品種和數量將大大增加,要求提取設備具備加工能力大、生產成本低、投資少,使用有機溶劑時安全程度高的特點,而現有的設備和工藝難以滿足以上要求,根據連續浸出原理設計的連續提取設備能滿足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在技術和安全上的要求。
中藥提純設備是中藥飲片生產的關鍵工藝和裝備,是通過對不同種類中藥原料進行提取、固液分離、過濾、濃縮、純化、干燥、滅菌等的自動化處理,生產出滿足復方或單方藥制品要求的提取物,極大滿足了我國制約企業提高生產裝備水平的需求,,形成了國產化成套設備的制造能力,為全面提升國內中藥提純設備企業原料提取工藝技術,實現中藥提純設備物的標準化、規模化、自動化、精細化、連續化生產,提升現有中成藥、少數民族傳統藥等的制造工藝及品質控制水平,增強中藥的國際競爭力期待了極大的推進作用,同時,也推動我國中藥提純設備生產的現代化和中藥走向國際市場。
中藥提純設備廣泛適用于中藥、植物、食品、生物、輕化行業的常壓、加壓、減壓、提取,溫浸、熱回流、強制循環、滲漉、芳香油的分離及有機溶媒的回收,設備在多功能、高效率、節能、操作范圍廣等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可適應水提、醇提或溶劑提取,符合制藥GMP和食品HACCP要求。水提低溫可達40℃,適合低溫鮮品提取濃縮。
中藥提純可采用以下四種方法進行,分別是:回流法、滲漉法、浸漬法以及煎煮法,其中:
1、浸漬法:浸漬法屬于靜態提取方法,是在常溫或在加熱條件下浸泡藥材,使其所含的有效成分被浸出的方法。通過浸漬法所得到的浸出液在不低于浸漬溫度下能較好地保持其澄清度;操作簡單易行,但所需時間較長,溶劑用量大,出液系數高,有效成分浸出率低。
2、滲漉法:將藥材粉碎后裝入特制的滲漉筒或滲漉罐中,從滲漉罐上方連續通入溶媒,使其滲過罐內藥材積層,發生固液傳質作用,從而浸出有效成分,自罐體下部出口排出浸出液,由于浸出液濃度在滲漉過程中不斷提高而密度增大,逐漸向下移動,由上層溶劑或更稀浸出液置換其位置,連續造成較大濃度差,使擴散能較好地進行。
3、煎煮法:煎煮法是以水為提取溶劑,將藥材加熱煮沸一定時間而獲得煮出液,并重復進行若干次,以提取其有效成分的一種傳統方法,又稱煮提法或煎取法。 中藥提取設備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提取溫度可控、使用方便等優點,適用于中草藥及多種植物的有效成分提取、濃縮,可實現溶劑回收及芳香油收集。
4、回流法:回流法是以乙醇等易揮發的有機溶劑不提取溶劑,對浸出液加熱蒸餾,其中揮發性溶劑餾出后又被冷凝,重新回到浸出器中繼續參與浸出過程,循環進行,直到有效成分浸提*。本質上,回流是一種熱浸法。
集提取、真空濃縮、溶媒回收為一體。可以實現常壓(低溫)、水煎、溫煎、熱回流、強制循環、滲漉、芳香油提取及有機溶媒回收等多種工藝操作。還適合大多數熱敏性不宜進行高溫處理的物料,溫度可自由控制在 48-100℃ 之間,醇水兩用。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是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藥提純設備生產大國,行業年產值已經超過200億,雖然還稱不上中藥提純設備制造強國,但是量的基礎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國內中藥提純設備行業的生產能力和不斷提升的技術水平。其實生產規模的擴大到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實際上就是行業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沒有行業幾十年發展量的積累,今天也不可能迎來行業轉型升級,實現技術突破的契機,未來中藥提純設備的發展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