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中的過程控制是指以溫度、壓力、流量、液位和成分等工藝參數作為被控變量的自動控制。
什么是程序控制法?就一般而言,管理中采取的控制可以在行動開始之前、進行之中或結束之后進行,稱為三種控制模型。種稱為前饋控制或預先控制,第二種稱為過程控制或同期控制,第三種稱為反饋控制或事后控制。
程序控制法即對經常性的重復出現的業務,要求執行人員按規定的標準化程序來完成,以保證業務處理質量達到控制目標和要求。程序控制要求按照牽制的原則進行程序設置,所有的主要業務活動都要建立切實可行的辦理程序。即:按生產流程,每道工序的終點為程序控制點, 每道工序的終點的生產者為質量控制者,對不合格的加工、 不合格的配制有責任也有權提出改正, 這樣使每個人在生產過程都受到監控。
程序控制法避免業務工作的無章可循,職責不清,相互推委,有利于及時處理業務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在討論計劃的種類時,已闡述過程序的概念。程序是對操作或事務處理流程的一種措述、計劃和規定。組織中常見的程序很多,例如決策程序、投資審批程序、主要管理活動的計劃與控制程序、會計核算程序、操作程序、工作程序等。凡是連續進行的、由多道工序組成的管理活動或生產技術活動,只要它具有重復發生的性質,就都應當為其制定程序。
(1)程序是一種計劃。
它規定了如何處理重大問題以及處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的例行辦法。也就是說,對處理過程包含哪些工作、涉及哪些部門和人員、行進的路線、各部門及有關人員的責任,以及所需的校核、審批、記錄、存貯、報告等等,進行分析、研究和計劃,從中找出簡捷的、有效的和便于實行的準確方案,要求人們嚴格遵守。
(2)程序是一種控制標準。
它通過文字說明、格式說明和流程圖等方式,把一項業務的處理方法規定得一清二楚,從而,既便于執行者遵守,也便于主管人員進行檢查和控制。程序所隱含的基本假設是,管理中的種種問題都是因為沒有程序或沒有遵守程序而造成的。
(3)程序還是一種系統。
一個復雜的管理程序,例如新產品開發、成本核算等,往往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多個工作崗位、不同的主管人員和專業人員、各種計劃、記錄、帳簿、報告,以及各種類型的管理活動,例如調研、計劃、設計、會審、校核、登帳、核算等等,因而應將其看作是一種系統,用系統觀點和系統分析方法來分析和設計程序。從系統的觀點來看,一個管理系統的程序化水平,是這個系統“有序”程度的一種標志。
參考資料編輯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