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氣相色譜概述和理論基礎
第一節 氣相色譜方法與儀器的發展
第二節 氣相色譜法的基本原理
第三節 氣相色譜法的特點及應用
第四節 氣相色譜法的基本術語
第五節 色譜的基本理論
一、色譜熱力學理論
二、塔板理論
三、速率理論
四、分離度
第六節 氣相色譜法定性
一、標準物質定性
二、用經驗規律和文獻值進行定性
三、采用雙柱、多柱定性
四、采用選擇性檢測器定性
五、采用化學反應對樣品預處理進行定性
六、根據樣品的來源
第七節 氣相色譜法定量
一、校正因子
二、定量方法
第八節 色譜分析方法的建立
一、確定所需儀器的配置和相關的附件
二、色譜柱及柱溫的選擇
三、載氣的種類及流速的選擇
四、汽化室溫度和檢測器溫度的選擇
五、進樣方法的選擇
六、定性與定量
七、重現性實驗和方法檢測限的確定
八、明確方法的適用范圍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氣相色譜儀的結構、性能及選擇
第一節 氣相色譜儀結構
一、氣路系統的部件
二、柱箱
三、色譜柱
四、儀器電路系統及部件
五、氣相色譜進樣器與進樣方式
六、常用檢測器及工作原理
第二節 氣相色譜儀器指標
一、技術指標
二、檢定項目和檢定方法
第三節 氣相色譜儀器選擇與配置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儀器用氣體和氣源
第一節 氣體和氣源
一、載氣和輔助氣體
二、氣源
三、氧表(減壓閥)
第二節 氣體純度和凈化
一、氣體純度低的不良影響
二、不同分析方法對氣體純度的要求
三、常用三種檢測器推薦使用的氣體純度
四、氣體的凈化
五、凈化過濾器的分類和使用
第三節 壓力和流量的控制
一、概述
二、氣阻與調節閥
第四節 壓力和流量的指示與測量
一、概述
二、轉子流量計
三、壓力表
四、皂膜流量計
五、數字式電子流量計
六、載氣流速的校正
七、重新調節柱溫或柱前壓下的流速簡易計算
八、載氣的線速度
第五節 電子氣路控制部件——EPC
一、使用EPC主要優點
二、EPC控制流路和應用一例(GC-2010型氣相色譜儀)
三、EPC常用的幾種控制方式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樣品進樣系統
第一節 填充柱進樣系統
一、填充柱進樣系統分類
二、常壓氣體進樣
三、液體進樣系統(汽化室)
第二節 毛細管柱進樣系統
一、分流進樣
二、不分流進樣
三、冷柱頭進樣系統
四、程序升溫汽化(PTV)進樣系統
五、大口徑毛細管柱直接進樣
六、大體積進樣技術(LVl)
第三節 柱進樣系統的選擇和允許最大進樣量
一、進樣系統的選用
二、進樣量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檢測器
第一節 檢測器概述
一、檢測器的定義和分類
二、常用檢測器的評價指標
三、常用檢測器的靈敏度(S)、檢測限(D)、最小檢測量(m小
最小檢測濃度(‘小)和量綱
第二節 熱導檢測器
一、常規TCD工作原理
二、熱導池的結構
三、熱導池橋路供電方式
四、主要操作參數的選擇
五、TCD的適應范圍與選用
第三節 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
一、工作原理
二、FID的結構
三、主要操作條件的選擇…
四、FID的適應范圍和選用
第四節 電子捕獲檢測器
一、ECD的分類
二、ECD的簡明工作原理
三、操作參數的選擇
四、ECD的適應范圍和選擇
第五節 火焰光度檢測器
一、工作原理
二、雙火焰光度檢測器
三、脈沖火焰光度檢測器(PFPD)
四、操作參數的選擇
五、FPD的適應范圍和選用
第六節 熱離子氮磷檢測器
一、NPD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二、最佳操作參數的選擇
三、NPD的適應范圍和選擇
第七節 脈沖放電檢測器
一、脈沖放電檢測器
二、脈沖放電高純氬檢測器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氣相色譜儀電路系統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電源系統
一、
本書是“分析儀器使用與維護叢書之一”。
全書分10章介紹了氣相色譜儀的基礎原理和基本組成,從實用角度對儀器用氣體與氣源、進樣系統、檢測器、電路系統、色譜柱、色譜工作站、儀器日常維護和保養、整機故障現象分析與排除等內容進行詳盡介紹,僅有關氣相色譜儀日常維護保養和常見故障分析與排除方法等有關信息就有幾百條之多。
本書除提供給一線氣相色譜儀操作者一本實用參考書外,也可供從事氣相色譜分析、研究與開發及儀器維修人員參考,同時可作為高等院校與分析化學相關師生參考。